两会话题|滏水河畔美如画

两会话题|滏水河畔美如画
2022-01-23 10:48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梦非

“现在的滏阳河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春暖花开时节站到河边,看看鱼,赏赏花,犹如人在画中一样……”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他们认为,滏阳河是邯郸人民的“母亲河”,养育着无数邯城儿女。近年来,随着滏阳河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沿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与两岸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绿水碧湖桥秀色,高楼大路尽枕河”的美丽画卷。

1月22日,政协委员学习讨论张维亮书记重要讲话,并审议市政协常委会两个工作报告。

水清河畅气象新

滏阳河源远流长,家乡人亲切地称她为幸福河、母亲河。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条河遭受污染,一度形成一幅令人生厌的景象,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治理迫在眉睫。2019年,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谋划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规划。2020年9月,《邯郸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规划》正式印发,拉开我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的序幕。

“实施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是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和民心工程。”政协委员李慧君表示,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区咬定目标不放松,精雕细琢快推进,努力保护利用开发,把母亲河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和高质量发展带,更好地造福了全市人民。

“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善人居环境。”政协委员武一平表示,作为我市目前唯一一条常年有水的天然河流,滏阳河在防洪、灌溉、排涝等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我市遭遇夏汛和秋汛多轮强降雨,降雨量打破了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记录,防汛压力陡增,这不仅考验着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应对能力,同样也考验着滏阳河的行洪排涝能力。

“滏阳河顶住了。”武一平表示,去年整个汛期,滏阳河沿线无一村庄或居民区出现险情。这都要归功于我市开展的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滏阳河能够从之前的“灾河”变成如今的“护城河”,离不开相关县区和部门的努力与合作,而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真正让滏阳河成为守卫邯郸人民的母亲河。

“我市全力开展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作,展现了重视生态发展的决心。”李慧君表示,近年来,我市把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利用生态、经营生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持之以恒地建生态、保资源,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为邯郸人民创造了一个绿色优美的生活环境。

以水兴城重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丽滏阳河的打造,除了看得见的水清河畅,还要致力于固本培元,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生态产业。

“在做优生态的同时,秉持以水为媒、以水兴城的发展理念,将滏阳河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同步推进,重点打造周边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真正让滏阳河生态修复带动产业发展,惠及广大群众。”人大代表、邯山区区长刘俊波如是说。

邯山区作为主城区滏阳河生态修复的“南大门”,在滏阳河生态治理和修复中,重点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后续项目建设。

刘俊波认为,滏阳河生态修复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和绿色发展的理念。

将园艺与农艺相结合。邯山区针对区域内滏阳河流域河道滩地进行科学分区种植,重点种植油菜花、油葵等高经济作物和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种植效益。

将美化与净化相结合。在沿线河槽水边种植水葱、千屈菜和荷花等观赏和功能性植物,扮美水面,净化水体,为水生动物庇荫助长,进一步修复水体生态,提升水质标准。

刘俊波建议,对于滏阳河生态修复建设,坚持自然修复为主,把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修复生态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河长”负责助治河

2017年开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破除原来水环境治理的条块分割局面。9个县(区)的滏阳河段全部明确了县(区)、镇(乡、街道)、村(社区)、段四级河长管理体系,细化各级河长管理范围和职责,实现河长制全覆盖。

“河长制的全面落实,大大提高了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作效率。”政协委员张亚甫表示,滏阳河流经我市9个县(区),如果仅靠一个部门、一个队伍管理,很难做到如今的岸清水绿。现在河岸很干净,既没有垃圾,也没有违建,都得益于我市实行河长制以来,把过去琐碎、多头的工作集中起来。

张亚甫回忆,过去,由于沿岸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相关部门监管缺失,污水直排入河、沿岸乱倒垃圾的现象和违规侵占河道的行为时有发生,那时的滏阳河可谓是千疮百孔,不堪重负。自从我市实行河长负责制以来,四级河长齐上阵,水利、城建、环保等相关部门同发力,从整治沿岸垃圾乱倒开始对滏阳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才有了如今春来滏水绿如蓝的美好景象。

“河长制大大提高了滏阳河治理效率。”人大代表、丛台区水利局总工程师李丽英介绍,丛台区在治理和修复滏阳河生态环境的同时,推行河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河长巡河作用。2021年以来,各级河长使用“河长云”APP累计巡河6760次,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各类问题,对滏阳河治理及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以前水环境主要靠水利部门管理,污水虽在河里,但污染源往往来自河岸,水利部门管得了河里,却管不了河岸,不同属地单位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治理,水环境难有质的变化。为了更好地以河长制为抓手治理滏阳河,加快提升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作效率,我市出台了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和细则,让河长不仅是个头衔,更是一种责任,要求每位河长要称职履责,出实招、见行动,真正让母亲河水质和环境发生质的变化。

科学管护生态兴

我市滏阳河生态环境修复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而重修复的同时,后续的管理和保护也不容忽视。

“对于滏阳河生态文明建设,修复和保护都至关重要。在滏阳河丛台区段生态修复的设计理念和规划中,我们也将后续的管护工作考量在内。”李丽英告诉记者。

丛台区以“一河一策”的生态修复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区域内滏阳河示范段建设,打造了“五段十二生态区”。

李丽英建议,关于滏阳河生态修复成果保护,还应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除人力保障外,可以高效利用智能和科技手段,如建立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等方式,提升滏阳河管理和维护能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信随着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的不断推进,这条邯郸人民的母亲河,必将重现她昔日的风采,必将迎来她新的生机,也必将哺育造福冀南大地的百姓。

邯报融媒体记者 黄津 武悦/文 郝群英/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