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邯郸,为什么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我们的家乡邯郸,为什么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2021-06-22 11:39 邯郸文旅 编辑:王梦洁

在汉语言文字当中,有一种非常简洁、独到的词语表达方式,那就是成语。它一般是由4个字组成的词组或短语,并且是由人们长期以来概括出来的、精辟地表达出某种意思。

它大概分为两种,第一种简洁明了,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主要是出于人们表达上的习惯,读起来琅琅上口,比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另一种则蕴涵着特定的历史典故,用一个具有传世或警世作用的历史故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现象或道理。成语是中国汉语文字艺术中的瑰宝,特别是后一部分,其所蕴藏的文化含量,已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畴。

在众多成语形成的过程中,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与之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邯郸,成语典故是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了解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就如同读懂了邯郸这座城。

如果以城市为单位来计算所产成语的话,邯郸在全国无疑会位于前列或居于首位。据统计,与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有千条之多,著名的成语有“围魏救赵”“胡服骑射”“负荆请罪”“纸上谈兵”等,每个成语的传承都离不开典故的加持。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邯郸的成语典故之多与邯郸的历史文化有关。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地处华北平原的赵国将邯郸选定为都城,从此邯郸开启了数百年的华北平原中心历史。汉代末期,汉末曹操势力兴起,开筑邺城,开启了邺城六都时代。此时战争频繁,所以与战争有关的成语也非常多。

唐宋时期,东部的大名府成为河北重镇。明代时期,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移向了北部的广平府。20世纪初,随着京汉铁路的开通,邯郸再次发展成为冀南区域的中心城市。历史文化经历了一个环形的旅行之后,又回归到了它的起点,形成了一个历史文化圈,而邯郸正处于这个文化圈的中心。

历史文化中心的不断移动,使历史文化的遗迹遍布各个县区,在不同的区域都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成语典故的来源。其一,散见于著名的历史典籍,如《左传》《史记》《战国策》等;其二,来源于文人学者的著作,如《荀子》《慎子》《礼记》等;其三,历代文人墨客笔下作品衍化的成语典故,如《黄粱梦》《二度梅》等;其四,古赵历史上帝王将相文治武功的业绩及叱咤风云的故事,如“胡服骑射”“完璧归赵”“奉公守法”等。

一个个成语,如珠玉落盘,读起来朗朗上口,讲起来有滋有味。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黄粱梦吕仙祠、赵苑、回车巷、插箭岭等等,无不让你感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