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 】“一刻钟养老圈”托起“邯式”夕阳红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 】“一刻钟养老圈”托起“邯式”夕阳红
2022-11-30 09:03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梦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17.1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1.95%,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市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印发《邯郸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邯郸市在主城区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富有邯郸特色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智能养老“圈”住老年健康

“今天血压不高,稳住了。”年近七十的杨翠英满意地说,通过电子手环,智慧养老平台中心时刻关注着她的健康状态,如果有问题可以一键呼叫,立刻有人上门服务。据悉,春厂小区居民杨翠英身体残疾,常年卧床,老伴儿无法时刻照顾她,儿女又常年在外工作,有了智慧养老平台中心,解决了她很多难题。

据丛台区和平街道西南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牛文英介绍,近几年,社区积极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与优蓝为老服务中心合作,为西南庄社区148位老人开展志愿上门“六助”服务,并承接社区老人自主购买的家政、旅居等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将老人信息录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精准梳理出老人的服务“需求清单”。

“老年人只需要佩戴一只电子手环,就可以实时监测身体状况,一旦手环发现‘情况’,即刻会向平台发送信号,并即时联系工作人员前来查看。”牛文英告诉记者,现在,小小手环将信息技术和老年人、养老机构及护理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

社区里的智慧运营中心是老年人的“智慧精灵”“心灵安抚器”。“我们不仅关注老人身体健康数据,还关爱老人心理健康。”量完血压的牛文英起身给杨翠英包起了饺子,“有些老人家里情况特殊,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工作人员会不时登门跟老人们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

签约医生“圈”住家人心安

“刘大夫您能快来我家吗,老人病情太急……”“今天我家老人需要抽血,麻烦您来一趟……”在“家有健康服务”微信群中,一条又一条的消息呼唤着刘楠。作为丛台区丛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刘楠还有另一个身份——社区居民的“家庭签约医生”,即随时为签约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我们每年会为签约居民进行四到六次个性化指导,平常会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指导慢性病用药,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居民进行自我健康监测等等。”谈起自己的工作内容,刘楠如数家珍,她说在常规巡诊之外,还会对康复后的老人进行追踪治疗。

“到了给陈大娘换药的时间了。”步行十分钟,记者跟随刘楠来到患者家。“一、二、三,抬。”刘楠指挥着四人“换胃管服务小组”,小心地把瘫痪在床的陈庆林母亲抬起来。

“我家老太太八十多岁了,之前跑了多家医院,没有一个愿意提供入户服务的。多亏刘大夫,解决了我家愁心事。”陈庆林直竖大拇指,“咱们医务人员服务好,素质高,技术娴熟,我们感激不尽!”

“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帮助真正有困难的居民是我们的责任。”刘楠语气坚定,“对老人,更要多几分耐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今天把服务做好,未来的接班人才能沿着我们的路越走越宽。”

形式多样“圈”住老有所乐

立冬过后,气温骤降,复兴区六二社区的康养理疗室内暖意融融,老人们平躺在床上,享受着眼睛雾化理疗。

“年龄大了,白内障、飞蝇症等症状都出来了,严重的时候眼底还出血。”年近七十的李玉花说,她在社区康养中心做了几个疗程的雾化理疗,出血的问题缓解了,视力也大有提升,最关键的是下楼就是康养中心,很方便。

“我们康养中心的技术医师会定期到总部培训,除了聘请专业康复老师,也有不少康复专业的大学生来到中心工作。”康养中心技术医师王雯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2020年,六二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将废弃厂房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引进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与喜来乐中医门诊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理疗服务,还规划了老年人“乐活汇”、夕阳红驿站等功能区。

记者了解到,为构建文化养老的多层次、宽领域平台,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少社区结合社区老人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年龄结构等因素,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条件,努力建设社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阵地。

在复兴区百家村街道北岗院,票友剧场是“乐活汇”的重要场地,这里每天都会上演“好戏”。剧场是利用废弃锅炉房改建而成,内设20余平方米液晶超清大屏,可容纳近百人,还有化妆间、操作室、演出台等专业设备,被居民称为“群众大舞台”。“我年轻时就爱唱,现在终于有机会过把瘾,票友剧场就在家门口,不用出‘圈’就能享受文化盛宴。”居民郭庆祥说。

在石化街道办事处机械厂小区,一座黑白相间的徽式建筑引人注目。庭院里,伴随着阵阵茶香,几位老先生一边悠闲地品茶,一边在宣纸上写下刚劲有力的毛笔字。“在家练书法是自娱自乐,在养老中心练书法是共同快乐,还能教别人写毛笔字。”71岁的于春生在机械厂小区住了40多年,他说,之前社区没这个条件,现在每天都要到养老中心写上几篇毛笔字。

如今,我市以日间照料站为服务场所,智慧养老平台为调度窗口,“幸福养老”为主题,“互联网+”养老为手段,“文化”服务为特色,“老人满意”为衡量标准,形成富有特色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托起“邯式”夕阳红。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牛冰洁 刘志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