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阳河畔美起来——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磁县段探访

滏阳河畔美起来——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磁县段探访
2022-02-08 10:45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梦非

城因水而兴,对于许多人来说,滏阳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愁。千年滏水蜿蜒流淌,有过扬帆盛景的辉煌,经历过干涸枯竭的悲凉。而今,我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正加速推进,碧水活活,再现安澜,泽被两岸。

1月31日,邯郸新闻传媒中心“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记者在开河马头采访商户。

春节前后,邯郸新闻传媒中心“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记者走进磁县,跟随滏阳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者,沿河行进,探访母亲河重焕新生的模样,感受建设者们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和新业态下沿岸村民的新生活。

开河马头灯火辉煌。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磊 摄

护坡固岸 春节假期不停歇

农历腊月廿九,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迎接新年的到来。磁县水利局干部闫宇峰像往日一样,一大早走出家门,开始了他每日例行的巡河之路。

作为磁县滏阳河生态修复工程现场负责人,他一路行一路重点查看河道堤岸清淤除渣、固坡固岸、植被养护等治理情况。“滏阳河磁县段工程全长22.8公里,计划今年6月前实现基本完工、初见成效的目标,大家都铆足了劲儿,过年期间也不休息,加班加点赶进度。”

1月31日,磁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在滏阳河畔养护绿植。

这条“九曲十八弯”的河岸线,闫宇峰不知走过多少遍,哪处河道容易堵塞、哪里道坡还需加固,在他心中一清二楚。

走在滏阳河张扬庄村段,冬日暖阳下的滏阳河水自西向东缓缓流淌、清波荡漾,新修的堤顶路平坦整治,两岸的馒头柳、白皮松成行成排,坡道上地势起伏,微地形打造初见模样。河岸边工人们三三两两分点开工,有条不紊地对河岸坡道、树木植被实施着养护。看到一处祼露在外的土坡上铺网只盖了一半,闫宇峰上前招呼着几个工人一起将祼土盖实盖严。他说,这一段属于磁县滏阳河修复工程的“三步走”的二期工程东武仕水库至107国道段,也是境内滏阳河的上游段,全长10.2公里。现在已经实施了河槽疏浚扩挖、险工险段护坡、堤顶路建设、跨河桥梁修缮、两岸排水管涵新建、沿河两侧绿化和周边生态环境整治等多项措施,工程总体完成了90%以上。

对于每段河道“细枝末节”的变化,闫宇峰了如指掌。他指着南岸不远处说,该处曾经厂房林立,工业垃圾遍地,如今绿坪铺地,干净整洁;在过村段,村民随意倾倒的生活垃圾堆成山,曾使河道内淤积近半,窄处不足10米,现在水面增至50米以上,河宽水清完全变了样儿。“我们对沿岸厂房、违建进行拆除清理,动用各种机械设备200余台,昼夜施工,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10.2公里河道清淤、扩挖。现在河床上的垃圾山没有了,河道里变得干干净净。堤顶路铺设贯通,道旁种上了树。风吹过,恶臭难闻变成了清爽宜人。”闫宇峰说,年后一开春,他们再对边坡护坡草坪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增种花草灌木,到时候会变得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1月31日,腊月二十九,在溢泉湖栖息过冬的大雁。

拆违治岸 党员干部齐上阵

沿着滏阳河一路向东,记者从上游前往中游。

“上游段的修复工程已基本接近尾声,第三期107国道至中华慈大街的中游城区段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同步推进。”闫宇峰说,虽然这一段只有5.4公里,但由于大部分处于城区过村段,两岸部分占据河道的民房、违建,成为他们的工作重点。

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拆违。去年10月以来,磁县开展了“全域拆违,百日攻坚”行动,对滏阳河沿线集中拆违攻坚。该县党员干部对滏阳河过村段两侧30米、非过村段两侧50米范围沿岸建筑物进行了入户走访、摸底调查,累计拆除1000余处建筑物,实现22.8公里堤顶路全线贯通。但中游城区段一些过村卡口私搭乱建严重,甚至违建根基建在河堤上,河道被遮挡侵蚀,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破坏生态面貌,而且对防洪排沥、群众安全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月2日,正月初二,开河马头工作人员为游客进行舞龙表演。

水利部门及县乡村各级党员干部齐上阵,放弃节假日,进村入户耐心细致给群众讲解拆违政策,实施阳光征迁,“一碗水”端平,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用“绣花般”功夫、“温情式”方法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想在群众前头、做到群众心坎,帮拆迁、帮找房、帮搬家。很多居民从细微小事中感受到温暖,由“要我拆”变成了“我要拆”。

进入2022年,该县快速推进,1月只用了7天时间,磁县滏阳南大街段、兴礼段、兴仁段56户的集中征迁工作全部完成,一举打通滏阳河城区段两侧全部堵点,全面实现“水域无障碍、沿岸无违建”。

像闫宇峰一样,水利部门全体党员干部春节期间都任务在身。磁县水利局副局长武文英说,春节期间按相关规定机械不能动,但人工不会停,该局专门组织成立了6个工作小组,安排专人对滏阳河每段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特别是对已清拆违建的地段,进行固坡固岸、绿道建设和周边生态环境整治,为今后有序推进滏阳河全域开发综合利用做充分准备。

1月31日,南开河村村民丁香在家中端出蒸好的花糕。

河畅岸绿 人水和谐美美与共

闫宇峰说:“按规划,今年6月前,滏阳河生态修复工程要基本完成,到那时居民们都能在家门口逛公园、看美景,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闫宇峰的信心来自于滏阳河治理“眼见为实”的成效。坐落在磁县滏阳河下游沿岸的开河马头,是磁县滏阳河生态修复治理一期工程的重要节点,如今已被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集文化、旅游、购物、民宿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开河水镇,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在这里相得益彰。

走进开河马头,左岸水街,右岸如意湖湿地公园,脚下是平坦整洁的道路,眼前是波光粼粼清澈的河水,水鸟飞掠、轻舟荡漾,水、岸、滩、堤、路、桥、景、灯交相辉映。

“过去河边坑坑洼洼、垃圾遍地,骑车上路蚊虫打脸。现在路修通了,出门进城不用远绕。河边建了公园,环境真是太美了。”沿岸南开河村村民王永雷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欣喜不已。

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堂告诉记者,如今村里村外的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附近居民在茶余饭后都会来到这里遛弯。水镇的建成不仅让不少村民当上了景区环卫、保安,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还吸引了打工在外的年轻人回乡开起了餐厅。“乘着滏阳河修复工程的东风,我们计划再把村里300多米的古河道利用起来,打造成一条小吃商业街,设置200多个摊位,可以增加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张明堂说。

1月31日,在开河马头经营码头亲子戏水乐园的南开河村民岳海雷在检查游乐设施。

大年初一,开河马头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游客观滏阳河美景、尝磁州美食、玩射箭投壶、享漕运文化,体验不一样的年味。“不用往外跑,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36岁的岳海雷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回乡召集了本村十几个村民当员工,在开河马头开了餐馆和小型游乐园。新年第一天,岳海雷串了亲戚拜完年,下午便忙着张罗开门营业,直到晚上11点才打烊。他笑着告诉记者:“因疫情防控限流,虽然没平时赚得多,但一下午营业额也有两三千元,相信以后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新生,源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带来的契机,开河水镇只是我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治理的生动缩影。作为唯一一条有基流且发源于境内的河流,滏阳河全长184公里,流经我市峰峰、磁县、邯山区、丛台区、鸡泽县等9个县区,流域面积达2748平方公里。由于多年来河水受工农业污染严重,2020年,我市把滏阳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纳入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拉开了全域生态修复大幕。

1月31日,南开河村村民挂起灯笼过大年。

两年来,经过河道扩挖疏浚、固坡固岸、绿道建设、配套工程和周边生态环境治理等全域生态修复措施,滏阳河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大大增强,由不足20至50年一遇提升至50至100年一遇;生态环境初步显现,河道水质由3—5类提升至2—3类,两岸一批汇水自然湿地、滨湖生态湿地等生态景观节点打造成型。而越来越多的沿河县区依托生态效益助推经济效益,谋划打造特色产业。257公里堤顶乡村道路和滏阳河水将沿线生态景观节点、美丽乡村以及区域经济带串连起来,正在逐步形成人水和谐、宜居宜游、投资兴业的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带。

沿岸林木葱郁、芳草如茵,河中碧水清流、鱼戏鸭游,开窗山清水秀,出门鸟语花香。滏阳河正散发着迷人魅力,潺潺流进百姓的美好生活。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敏 李艺璇/文 李磊/摄 冯璐 王亚杰 张婉月/视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