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河北|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牢粮食丰产“耕”基

高质量发展看河北|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牢粮食丰产“耕”基
2024-03-29 14:55 冀云 编辑:窦嘉琪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春雷响,万物长”。眼下,燕赵大地机声隆隆,河北多地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近日,保定市望都县节水灌溉现场机械正在紧张施工。杨锋摄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3年,河北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32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目标1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为粮食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田成方 渠成网 

“粮地”成“良田”

在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村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区,抬眼望去,方方正正的田块、直通田间地头的机耕路、纵横分布的灌溉排水沟渠……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村民和种粮户都尝到了“甜头”。

“以前,这块地完全靠天吃饭,该浇水的时候水过不来、该收获的时候机械进不来。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后,我心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现在旱能浇、涝能排,农业机械进出方便多了,每亩小麦比过去能多产20多公斤呢。”种粮大户康双锁开心地说。

他在村里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他拿出账本告诉记者,规模化种植可以将之前的地垄和田间小路全部变为耕地,每10亩地可多种40行小麦,同时集中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有一定优惠,使用无人机打药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综合一算,确实降本增效。


日前,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村作业车辆正在进行农田道路养护。正定县农业农村局 供图

规模化种植效果显现,保定市定兴县委书记都建华深有感触,定兴县拥有58万亩基本农田,之前田间地界纵横、田埂沟渠繁多,妨碍现代机械化作业,还浪费耕地。

县里经过反复讨论、推演,决定推行由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实现“小田变大田”。村合作社将集中连片的土地委托给农业部门推荐引进的龙头企业或种粮大户来代管经营,由他们实施“智慧农田”新基建。土地农业产生的效益不仅要保证给农民的“租地费”,也要按比例给村合作社一部分“承包费”,从而实现“农民得收益、村集体经济得壮大、现代农业得发展”的多赢格局。

“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里?”建设推进之初,定兴县高里镇景安村村民都有这样的疑问。

保定市定兴县辛木村高标准农田里建立的智慧气象监测系统。叶天皞 摄

2020年10月,景安村党支部创办全县首个合作社,对村里12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并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因高标准农田消除了界埂沟渠,增加了8%的种植面积,村里一下子又多出96亩种植面积,按照亩产450公斤计算,多打4.32万公斤小麦,1公斤小麦市场价按2.6元算,意味着增收11.23万元。

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低产田变身“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

数字“新农具”

耕出高标准“智慧田” 

春日,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辛集市新垒头镇马兰农场绿油油的麦苗上。眼下,河北省小麦全面进入返青期,同时也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辛集市通过植保无人机飞防开展统防统治作业,相比传统的人工防治,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具有省力、快速、均匀的特点,能有效提高麦田防效。

高科技让普通的田间管理变得更高效。马兰农场技术场长张冲介绍,麦田采用浅埋滴灌、顶起式喷灌等方式,智能灌溉管理方便,节水效果明显,同时减少了垄沟,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0%,每亩地比之前可增收50公斤。


日前,辛集市马兰农场无人机在田间喷洒农药。辛集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向科技要单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根本出路。”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唐世民介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河北不仅着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还添加了智慧农业元素。

农业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在邯郸市永年区5G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农技专家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的墒情、植保、气象等数据进行分析会商,对全区50万亩小麦生长情况出具苗情报告。该平台能够对每块土地的植物长势进行跟踪监测,实施农业大数据分析,形成农业信息一张图,农技人员可以随时根据数据发出各种指令,分区分类、精准施策。

如今,手机成了新农具,大数据成了新农资。“每天用手机与农技专家远程联动,现在种地太智能了!”永年区种粮大户焦红波种植了1000亩小麦,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将家里小麦地的作业地点、轨迹传送给农技专家,并远程获取专家给出的田间管理建议。


在邯郸市永年区5G智慧农业园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查看麦田里的气象数据。邯郸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不仅如此,在永年区,苗情监测站、气象站、远程虫情测报站等科技元素也正在应用到小麦种植的各环节。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农技专家可精细精准指导农户灌溉、施肥、施药、收获,实现科学种植,降本增效,丰产丰收。

“三分建、七分管”

“耕”基才能打得牢

“这条水渠是灌排两用渠,按照进度马上就能完工。”近日,在深州市北溪村镇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张松说,项目完工后可引用石津灌区岗黄水库水源,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3.1万亩,为春播春灌、防汛排涝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深州市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5万亩,实现项目区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电力设施齐全、田间道路畅通,提高农田防护能力。在改善灌溉条件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年压采能力467.34万/m3,全力提升水利设施防灾能力和水平。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建后管护是农田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标准农田如何管?为进一步巩固农田建设成果,破解“重建轻管”难题,深州市不断探索建后管护模式。

深州市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工程建后管护。坚持工程竣工,管护上马,对已建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全面监督工程的运行和管护情况,确保工程的永续利用。


日前,深州市西里窝村高标准农田里,自动伸缩式喷灌设备正在作业。深州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同时,发挥主体作用,做好设施管护,项目尽可能选择群众积极性高的乡镇村和种地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成方连片地块中实施,通过项目实施,在减少经营主体生产投入、增加经营收入的基础上,使之自觉做好设施维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深州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也是我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质量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从2021年至2030年,河北省将紧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方面内容,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上,遵循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要求,统筹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各方面因素,围绕农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建后管护能力等建设内容,结合国土空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资源利用等规划,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根据各地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制定分区域、分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定额,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用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更有利于实现“藏粮于地”、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一个“耕”基更加牢固的河北,将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图文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愿支付合理费用,并协调给予处理。如不同意本网站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我方撤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