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观察丨清漳河畔的 痴心“蟹”逅

晚报观察丨清漳河畔的 痴心“蟹”逅
2024-01-24 09:38 邯郸晚报 编辑:谢军

李文凯和他养殖的大闸蟹。 (摄于2023年9月)

年末岁尾,春节将至,回顾过往,展望新年。返乡养蟹的“90”后李文凯,2023年的关键词有很多:是最忙的一年,最累的一年,但也是过得最舒心、最有干劲的一年。

2023年的第一个关键词:“忙”

李文凯,涉县石岗村人,1991年出生,过完春节,33岁。

2019年之前,他在县城做小买卖,小有积蓄。一次偶然看到北方一地实验养殖大闸蟹的新闻,长在清漳河旁的李文凯心中也萌发了回乡养殖大闸蟹的想法。

清漳河,水清草美。李文凯的家乡石岗村距离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直线距离只有7公里。他养殖大闸蟹的池塘就在村里,引了清漳河水,经常有野鸭、白鹭“拜访”。

2019年,李文凯和同村村民一起搞大闸蟹养殖。“后来疫情来了,货发不出去,销量上不去,后来还发洪水,蟹死得多,大家都不干了。”李文凯说,在这期间,他不仅将积蓄赔光了,还背上了贷款,直到2023年才算是“苦尽甘来”。

2023年,李文凯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忙”。

记者还记得2023年9月与李文凯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来了呀,你先在这里转转,我来不及了,得赶紧送货,今天必须把快递发出去。”李文凯对记者解释几句,便匆匆将几摞大闸蟹礼盒放到后备厢,送货去了。

“蟹鳌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彼时,正是大闸蟹收获的季节,在池塘生长了半年

的蟹,又壮又肥。生长在北方的大闸蟹,不常见;在北方长得个大、膏黄饱满肥美的大闸蟹,更少见。

李文凯养殖大闸蟹的两方池塘,引的是清漳河水,水质好。蟹基本不生病,生长期间投入少,还长得好,因此,蟹价格也相对较低。价廉物美,他养殖的大闸蟹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

去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李文凯带着员工和朋友,早晨5点起来捞蟹,打包发货,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休息。“忙点好,忙点能赚钱。”李文凯说。

李文凯养殖大闸蟹的池塘,两位工作人员正在捕捞螃蟹。(摄于2023年9月)

2023年的第二个关键词:收获

2022年,李文凯养殖的大闸蟹,卖到了邯郸周边,河北省内。

2023年,因物美价廉,李文凯的大闸蟹订单爆满,他养殖的蟹坐着冷链快递车、飞机被送往了全国各地。这一年,他的养殖基地一共卖出了一万两千多斤大闸蟹。

在此前的采访中,李文凯曾向记者说,2021年他贷款了40多万元维持养殖基地的正常运转,2023年螃蟹都卖出去了,贷款不知道是否还完?

李文凯说:“基本上还完了,手里还积累了一笔资金,作为来年的投入资金。”

想起2021年,李文凯唏嘘不已。“那年是真的太难了,发了洪水,一大半螃蟹都死了,又有疫情,剩下的也没怎么卖出去,家里条件不太好,父母能给予的经济支持有限。放弃,是挺简单的,但是这几年的坚持,又怎么算呢,于是就咬咬牙贷了款。”

现在,李文凯池塘里的螃蟹已基本卖完,记者看到他朋友圈里又开始

卖起了鱼。

“卖的是桂鱼,这些鱼是2022年放进去的,它们主要吃小杂鱼,放到养蟹的池塘里维持生态平衡,让大闸蟹长得更好,属于附加产品。现在一条能长到2斤半左右,也到该卖的时候了。”李文凯说。

2023年的第三个关键词:成长

2023年,李文凯守得云开见月明,他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三十而立”之年。

养殖大闸蟹赚了钱,李文凯也出了名,有人专门找来考察学习,他从回乡创业的“毛头小子”变为了经验丰富的养蟹人。

“内蒙古一对夫妻,在抖音上看到我的视频,专程来我们村里想看看在北方是如何养殖大闸蟹的。”李文凯说,还有我市其他县区的村支书带着人来参观学习,也想在当地引入大闸蟹养殖。

大闸蟹卖出去了,赚了钱,这让李文凯有能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李文凯说,前几年不挣钱甚至还亏钱的时候,他从没有负责过家用。2023年,他负责起了家里全部的家用开销,还承担起了爷爷的养老费用。“终于挣钱拿回家了,我挺高兴的,我媳妇也挺替我开心的,她说我这几年太不容易了。”

“这个春节过得应该很舒心。”李文凯说,“前几年的春节,我过得太失落了,这次年夜饭可得和家里人多喝几杯。”

记者好奇,李文凯家里的年夜饭,会吃大闸蟹吗?李文凯笑道:“他们早就不吃了,之前卖不出去,吃得太多了。”

过完春节,李文凯预计初五出发去南方继续学习大闸蟹养殖的技巧,同时把开春2月份下塘的螃蟹苗定下来。

2024年,李文凯希望大闸蟹能养得更大更肥,有更多的收获。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荣志晴 文/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