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观察 | “丰”景,赤橙黄绿……“丰”味,软糯香甜……

晚报观察 | “丰”景,赤橙黄绿……“丰”味,软糯香甜……
2023-10-11 11:08 邯郸晚报 编辑:李茗茜

四季更迭,岁月流转,秋天带来澄澈的诗意,也酝酿着丰收的喜悦。

良畴沃野,阡陌如绣,眼下,多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看,金色大地一望无际;看,多彩果园硕果累累;看,农户脸上的笑容写满喜悦,最美好的场景在此刻展现。

晒场堆起“黄金囤”

“轰隆隆……轰隆隆……”10月4日上午,在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阳村的一处玉米地里,一辆玉米收割机正穿梭于田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秸秆的清甜味和飞扬的秸秆碎末,四处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一排排长势喜人的玉米、一辆辆满载而归的运输车,让农户李敬军忘记了抢收的疲惫。他说:“要趁着这几天放晴,抓紧时间晾晒归仓。”

“虽然今年夏天遭遇了几场持续的暴雨,但依靠科技的加持,前期管理得当、防范到位,玉米的产量不减、品质不降。”李敬军随手掰下一个风干的玉米秆上的玉米,拨开外皮,籽粒饱满、色泽金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你看棒子多大呀!”

“用玉米收割机很快就能完成收割,机器难以抵达且不成片的小部分土地,则雇附近村民进行人工回收,既能确保粮食及时抢收归仓,又带动了部分村民就近就业。”李敬军介绍,今年他共计种植玉米500余亩,预计收成110万斤左右。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附近有一大片玉米地已经完成收割,但地面上却整齐排列着红色的物体。“那是什么呀?”“走,去看看。”说着,李敬军骑上三轮车带着记者穿梭在田间小道。

原来这是已经装好的玉米,以便晾晒和运输,由于自家院子太小,场地有限,李敬军便把田间当作“晒场”。“看着今年的好收成,累也高兴。”说话的是正在将玉米装袋的工人赵玉红,她是后南阳村的村民,每年秋收时,她都会来李敬军这里干活。

用赵玉红的话来说,这不仅是李敬军的“黄金囤”,更是和她一样来工作的人员的“黄金囤”。她说,“年龄大了,出去打工也不方便了,在这给玉米装袋,也能挣不少。”

田地里忙着收割,收粮站里忙着卸粮。“今年想着方便附近的农户卖粮,也为了能多赚点钱,拓展了新业务——收购粮食。”这几天李敬军在田间、收粮站两边连轴转,每天只能休息4个多小时。他要盯着自家的收成,还要检查、称重、付钱给来站点售粮的农户。

来不及拂去身上的秸秆碎末,李敬军又接起了电话,去站点收下一个农户送来的玉米。

“绿宝石”压弯了枝头

“这是咱们本地种出来的软枣猕猴桃,来尝尝,来尝尝……”在峰峰西固义乡赵庄村村北的果园内,作为果园负责人的王波和工人正挑拣着软枣猕猴桃,逢人就介绍着他筐子里的宝贝。

走进果园,浓浓的果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园子里绿意盎然,藤蔓绕枝,两米左右的立体棚架上没有采摘的软枣猕猴桃像极了没有成熟的大枣。王波与工人一大早就忙碌起来,采摘、称重、下单、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别看果子小,不起眼,这可是我努力了5年的结果。”说起今年软枣猕猴桃的产量情况,王波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2018年他带着树苗返乡,五年来,他不断学习培育技术,总结经验,浇水防旱、排水防涝、实施追肥、搭设棚架……终于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地种植软枣猕猴桃的方法。

今年,一个个“绿宝石”缀满了枝头,果园终于迎来了大丰收。“一棵树上大约能挂500至600个果子,预计产量能有两万多斤。”王波对记者说,虽然还没有达到最大产量,不过跟去年相比,今年的产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可以采摘吗?价格怎么算?”与王波交谈中,不时有游客带着孩子前来体验采摘。除了将果子销往外地,王波还做起了采摘项目。“不仅是多了一条销售渠道,还可以扩大果园在本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知名度。”

在王波的邀请下,记者也体验了一把采摘的乐趣。摘一个下来送入口中,果肉绿莹莹、水汪汪,嫩滑如果冻,黑色的如芝麻般的种子,白色的果心,一抿就化,甜甜的果汁在嘴里瞬间爆开。

“今年雨水多一点,为了保证果子的甜度和品质,特意将采摘时间推迟了一个月。”王波介绍说,今年他共种植了四个品种的软枣猕猴桃,其中销量最好的是“红樱”,甜度最高的是“小糖豆”。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果树的根系旁还有别的农作物。原来这是种植过程中,为了迎合果树根系不喜光的特点和抑制田里杂草丛生,他在果树之间套种了西瓜、花生等作物,立体种植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还让产出的果品天然又健康。

流转土地、借水浇灌……能在村里把软枣猕猴桃种起来,村集体给了王波不少支持和帮助。今年,村里又专门腾出10余亩地,聘请他作为技术员,发展软枣猕猴桃集体种植。

黄土地翻出“红宝石”

十月的清晨,带着一丝丝的凉意,迎着初升的暖阳,邱县邱城镇后段寨村红薯地里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时下,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农户们正在忙着起果、装筐、转运……

“这块地种植的是蜂蜜红薯,在它们长出来之前,就已经被订购走了。”农户武中强一边装运红薯,一边介绍说,今年他种了“西瓜红”和“蜂蜜红薯”两个品种的红薯,收成都比去年好。

去年因为天气、技术等因素,武中强种植的红薯没有达到预计产量。他说,“今年虽说连着下了几场暴雨,但却是在红薯生长前期,对红薯产量不会造成影响。”

武中强今年扩大了红薯的种植面积,一共种植了150亩,有一部分是商家直接在地里就拉走了,剩下大部分都是走物流,销往邯郸、山东等周边城市的批发市场。

“和‘蜂蜜红薯’相比,‘西瓜红’成熟得早,虽然还没收完,不过按照已经收完的情况来看,预计每亩‘西瓜红’至少能收获5000斤。”武中强对记者说,“蜂蜜红薯”成熟会略晚,其产量也只有“西瓜红”的一半,这是品种的原因,不过看目前的状况,也能有个不错的收成。

机器起垄,合作社统一供苗,膜下滴灌,施生物肥,标准化管理……武中强感叹,“如此精心伺候出来的红薯不愁销路、更不愁卖不出好价格。”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武中强也没有休息,一直都在忙着处理红薯订单。

既要种好粮,又要卖好价,这就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邱县将红薯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创建了“邱县蜂蜜红薯”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纷纷做起网络销售,扩大销量和品牌知名度。

除了种植、销售“蜂蜜红薯”以外,邱县还成功创建了红薯产业园、红薯乐园、特色民宿等一系列配套产业,并衍生出红薯酒、红薯文创等10多种产品,不起眼的小红薯成为农民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丹丹/文 郝群英 牛辉/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