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观察 |陕西汉子,一碗凉皮立足邯郸

晚报观察 |陕西汉子,一碗凉皮立足邯郸
2023-07-14 10:12 邯郸晚报 编辑:芦思雨

陕西汉子,一碗凉皮立足邯郸

Q弹的脾气也是小店的招牌

伍向阳在给顾客调制凉皮。

邯郸人的夏天,是从一碗凉皮开始的。

擀面皮、面皮、米皮、酿皮……那些街边大大小小的馆子都打出的“凉皮”招牌,让沉睡的味蕾在瞬间被激活,便感知到夏日了。

藏在滏河大街博地苑小区门口的向阳小吃店,店内的招牌就是陕西特色秦镇米皮。在这里,油泼辣子与面皮的巧妙碰撞,再配上肉夹馍的鲜美口感,正宗的陕西特色吸引着很多市民慕名而来。

今年4月份,店主伍向阳从家乡西安来到邯郸开了这家小吃店。从起初的雄心勃勃到生意遇冷,再到如今的柳暗花明,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他在这片异乡土地,收获满满……

异乡开店的勇敢尝试

上午十一点,暑热持续升温。

不断有市民过来买凉皮。

“在这儿吃还是打包,打包的话,这些料汁回家摇匀再放,要不然盐沉淀在下面,口感不好。”这是伍向阳对顾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其中有着温情嘱托,也透露着他对口感的执着。

48岁的伍向阳,是个倔脾气。九年前,他就在陕西西安开了一家小吃店,主要卖凉皮和肉夹馍。多年来,出生于秦镇米皮发源地的他,对于凉皮的味道近乎“挑剔”。

“2017年的时候,我来邯郸找朋友,看到这里满大街都是凉皮店。走进几家写有‘陕西凉皮’招牌的凉皮店,我一尝和家乡的味道还是差点啥。”伍向阳抽着烟,眉头皱在一块,回忆着五年前的场景。

那时,他在邯郸还没呆上几天,却很快注意到,大夏天里,很多邯郸人下了班,都会来到市场买份凉皮回家。

“看到邯郸人这么爱吃凉皮,我就想着能不能把店开到邯郸试试?觉得人气应该不会差。”他的这个想法一提出,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

“人生地不熟,跑那么远去做生意,干啥啊?家里这个生意还忙不过来呢,瞎打算什么。”妻子的一阵质疑声,让伍向阳的想法被暂时搁置了。

没想到,紧接着而来的疫情,让伍向阳家里的小吃店也受到一些影响。哪里的生意都不太好做,这也让他开始有“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

多一个店,可能多一个生活的收入来源。西安那边都是同质化竞争,或许把当地特色开到别处,能开拓下市场呢?

“说干就干。”今年4月初,伍向阳便开始筹划在邯郸开店的事情。

一开始,他想把铺面租在闹市区。“结果打听来打听去,地段好的房租太贵了,一个月要6000多元,有点吃不消。”伍向阳说,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了现在的这家店面,面积在65平方米左右,房租却只要2000元。

“小吃店和大饭馆不同,平均客单价不高,一个客人进来可能只消费几块钱,店铺要想赚钱,全靠人流量。”伍向阳说,刚开业的时候,由于店的位置不太显眼,每天只有几十份的销量,让他一度有些气馁,尽管他也知道,新店需要慢慢养。

“后来在抖音上发了一个视频,很多人关注到我这里有正宗的秦镇米皮,大家都想尝尝鲜,人气逐渐旺了起来。”面对骤然增多的工作量,伍向阳感叹自己是个有福气

的人。“这么快就有这么大的改观,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为保口感一人亲力亲为

下午一点,仍然陆续有人推开门,“要两份凉皮和肉夹馍。”

“不好意思,上午的都卖完了,可以下午再来。”伍向阳不好意思地说道。

夏日的高温,加上知名度的提高,客流量增多,短短一个多小时,上午的七八十张米皮就卖完了。而为了不让大家失望而归,伍向阳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总是早上六点就开始忙碌。

“乍一听,很多人会觉得凉皮和肉夹馍,这两个做起来也不费劲,但若真是纯手工制作的话,步骤可是不少。”伍向阳告诉记者,一早起来,他常常好像“打仗”一样,一刻不得闲。

拿出睡前提前泡好的大米,放入磨浆机内,磨出米浆。随后开始烫浆。“烫浆是做米皮的关键,烫浆好坏和手的力度分不开,也和水的多少、温度有关系,这个是非常考验手艺的。”伍向阳介绍,如果烫浆过厚,做出来的米皮口感就会变硬,如果烫浆过软,米皮就会缺少韧劲。

提起米皮的制作工艺,伍向阳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忙不迭地给记者介绍下一步。“接下来的蒸米皮也很考验技术,蒸汽过大,米皮容易发皱,蒸汽过小,米皮吹生,表面有小白点,蒸汽大小要慢慢调节。”他擦擦头上的汗,手里的动作却是一点没停下。

十平方米的房间里,被大大小小的盆子和蒸锅占满,只容得下一个人转身,再加上蒸米皮的水蒸气,在其中和“蒸桑拿”无异。

“这个活儿大夏天干起来确实受罪,一会儿制作白吉馍,也需要一直在烤箱附近,为了保证面不干,大热天的,还不能开空调。”伍向阳坦言,最近店里生意好了,很多人劝他,这么辛苦,再雇个人吧。但倔脾气的伍向阳,却坚持亲力亲为。

“我家面皮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纯手工制作,还原了米皮筋、薄、细、穰的特点。”他解释道,“秦镇米皮的美味是建立在其独特的制作过程上的,这需要多年积累,如果手艺不佳,会直接影响口感。我不放心那些短期的学徒,所以现在整个店里都是我自己忙活。”

如今,从大米的挑选到米皮繁杂的制作,从配料的清洗到调味料的把控,伍向阳把“米皮”做成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凌晨才睡觉,早上六点就起床,平均每天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却依然乐在其中。“大家就是为了这个味来的,我得让人家专门来一趟觉得值。”伍向阳说道。

希望继续在邯郸开家新店

下午两点多,是伍向阳难得的空暇时间,他终于有时间和远方的妻子聊聊天。

自从4月份来到邯郸开店,他还没回过家。

前些天的生意惨淡,让习惯报喜不报忧的伍向阳不敢如实交代。如今,生意渐渐步入正轨,他脸上的笑容也开始多了起来。

在很多人的眼中,伍向阳是幸福的,生了一双乖巧的子女。儿子成绩优异,去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帅气又孝顺。女儿上小学,活泼可爱。

“现在这生意好了,这家小吃店,除了负担我们一家生活开销还能有不少剩余。”伍向阳说,来邯郸开店虽然是一时的勇敢尝试,但他愈发觉得,这个决定没错。

“我刚来的时候,只有一两个朋友在这边,基本可以说是举目无亲,而现在,我在这多了很多兄弟姐妹。”在伍向阳心里,邯郸人热情,敞亮,又讲义气。

“大家知道我是外地人,对我非常照顾,每次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附近的居民会过来帮忙打杂。买菜来不及取,也有朋友会帮我捎带回来,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会竭尽所能地帮助。”这是邯郸带给小店店主伍向阳的温暖,也是让他坚持继续在此开店的又一原因。

谈起对未来的打算?伍向阳很有规划,“这个店面有点小,格局也不是很好,过一段时间,我得换个面积大的,地段好一点的,慢慢争取在邯郸再开一家分店,生意好的话,再多开几家。”他笑着说道,眼神中充满希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薛雅兰/文 范文平/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