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邯郸速度”一手抓转型升级

一手抓“邯郸速度”一手抓转型升级
2019-07-01 11:06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月炜

争列省重点项目57项,项目总数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环保产业优先发展,绿色省市重点项目达140余个,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连续8年,每年开展两轮重点项目“三集中”活动,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加快去产能步伐,纵横钢铁和武安东山等4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到61.7%,为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新的发展空间;项目建设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各县(市、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热潮之中……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通过“三集中”推进、领导包联帮扶、强化管理调度等措施,在抓出项目建设“邯郸速度”的同时,大力开展去产能促转型升级工作,为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只争朝夕省市重点项目并驾齐驱

为确保把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今年前三个月,我市各级各部门拿出只争朝夕干事热情,争先恐后投入到项目建设工作中来。

早春二月,春季项目建设“三集中”活动如期举行,再次在全市吹响了项目建设号角,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活动中,市四大班子领导分赴所在联系县(市、区)和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参加项目开工,一线督导工作、一线解决问题。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共有160个。目前,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在我市各县(市、区)全面铺开。

省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407亿元,年计划投资205亿元。1至3月份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2亿元,占年计划的36.7%。

经开区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峰峰矿区鑫宝新材料二期等11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100%。

安排的300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42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0亿元。

100项新开工项目中,8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6%。

绿色项目深入人心。57个省重点项目中,绿色项目40个,占比达70.2%;300项市重点项目中,进展较快且超计划推进的绿色项目107个,占比达35.7%。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我市而言,目前要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引进大项目、建设绿色项目、发展高科技含量项目,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帮助引导产业走向价值链中高端。为此,我市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措施得力,营造出的优良营商环境,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建设的根基。

坚持“三集中”推进。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我市连续8年每年开展两轮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集中观摩活动,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开工2152个、签约888个、观摩1156个。

坚持领导包联直抓。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包联57个省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干部包联帮扶300个市重点项目,市直有关单位组建21个服务工作组,建立全覆盖包联帮扶体系。

坚持精准精细服务。开展“周周看、月月调”活动,将全市18个县(市、区)和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分成四个片区,市重点办每周督导一个片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半年对市级领导分包项目和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度、“过堂”推进。

坚持差别化要素保障。在环保方面,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在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全覆盖”要求的前提下,保障重点项目建筑材料供应和正常建设。在土地方面,优先安排省重点项目用地,确保70%的土地指标用于省市重点项目。在资金方面,积极对接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

“邯郸速度”催人奋进转型升级持续发力

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项目建设则需要紧紧抓牢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瞄准区域抓招商,紧盯京津冀协同发展、紧盯南资北移项目,实现精准承接高科技产业落户,成为我市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

紧盯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围绕“四地一中心”战略定位,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抓手”,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精准有效承接京津先进产业转移。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签约引进京津合作项目202个,协议总投资突破4000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主要生产低风速大型风电叶片,从洽谈到签约、从开工建设到产品下线用时200天,创造央企入驻“邯郸速度”。

紧盯南资北移项目。以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上找项目,重点筛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产业结构优的高科技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峰峰矿区中擎创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项目,是深圳中擎创集团在华北地区的首家生产基地,从签约落地到投产达效仅用1年时间,年产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600万台。总投资5亿元的武安捷信德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是深圳和兴精工科技公司生产基地转移项目,年产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终端电子产品200万件套,90%以上产品出口海外。

我市在做好项目引进这道“加法”题的同时,也在大刀阔斧地做好去产能这道“减法”题,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大发展空间。

据了解,去年8月,我市开展去产能集中关停行动,共涉及7个县(市、区)的10家企业,压减炼铁产能151万吨,炼钢产能34.6万吨,煤炭产能115万吨,焦炭产能180万吨,火电产能26.8万千瓦时,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一系列产业政策,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倒逼过剩产能依法依规限期退出。2017年,纵横钢铁和武安东山等4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全市压减产能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2018年,在完成纵横钢铁、裕泰煤化工整体退出基础上,对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涉气企业实施清单式分类管理,关停搬迁15家。

通过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全市钢铁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5家减少到17家,退出煤矿13处,累计压减炼铁产能1783万吨、炼钢产能1393万吨、煤炭产能578万吨、焦炭产能670万吨。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由2012年的72.9%下降到61.7%。

记者黄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