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成华在邯郸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樊成华在邯郸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1-02-02 10:24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冯亚丽

十三五”发展成就和2020年工作回顾

2月1日,代市长樊成华在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有效应对复杂形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年,是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拼搏竞进,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圆满收官”。

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上项目、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累计建设省重点项目185个、市重点项目1017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十三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636.6亿元、年均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87.8亿元、年均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1%。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调结构、转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确立“532”主导产业和33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三次产业比例由10.9:50.5:38.6,调整为10.4:43.2:46.4。去产能坚决有力。累计压减退出炼铁产能1238万吨、炼钢产能1157.6万吨、煤炭产能1152万吨、焦炭产能1161.2万吨、水泥产能88.3万吨、火电产能74.1万千瓦。传统产业提档升级。13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建成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服务企业66家、转化设计成果22项。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网络等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连续举办五届市旅发大会,5A级景区达到2家,4A级景区达到15家。美乐城、万达广场、冀南快递产业园等项目投入运营。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治污染、减排放,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全市PM2.5平均浓度从91微克/立方米降至56.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由169天增加到221天。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51.98万户,全社会削减煤炭消费1036万吨。累计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30271家,重点行业企业实现超低排放。重点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劣Ⅴ类水体和主城区黑臭水体得以治理改善,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4.1亿立方米。治理露天矿山240处,完成营造林458.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7.7%提高到35.1%。

五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提能级、补短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顺利完成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由655.7平方公里扩大到2683平方公里。东湖新城“四纵六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改造城中村64个、老旧小区1064个,打通断头路27条。太行山高速公路邯郸段、邯郸火车站新站房、邯郸机场三期等竣工投用,机场航线通达国内23个城市。引漳济沁工程建成通水,南水北调配套水厂水源切换,315万群众喝上长江水。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强三农、固基础,农业农村发展日新月异。连续9年跻身全国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3家、农业科技园区6家、重点龙头企业34家,创建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建成全国美丽乡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310个,累计完成1702个村庄污水治理,改造农村厕所121万座。

五年来,我们毫不动摇抓改革、促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多点发力。883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100个高频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实现1日办结。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2万家,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5个、星创天地62个、众创空间2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承接京津转移合作项目130个。全市出口总值年均增长7.7%,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7.6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惠民生、防风险,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接续实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570亿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6个贫困县(区)、5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统筹管理,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265个、失能和部分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个。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5.3万套、农村危房9308户。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59所,改扩建乡村校舍66.7万平方米。市儿童医院建成投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4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27项。建成冰雪运动场馆29个。平安邯郸建设深入推进。2.3万件信访积案得到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五年来,我们驰而不息转作风、优服务,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创四建”等活动扎实有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创新开展电视问政。

2020年,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全市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用32天实现本地日新增病例归零,用46天实现本地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实现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患者零复阳、境外疫情零输入“四零”目标。先后组织5批93名医疗队员和疾控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动员本地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

(二)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建立“四调度、三推介、两观摩”机制,举办4次项目开工、11场招商推介活动,累计开工项目500个,签约项目347个、金额2702.7亿元。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出口总值增长30.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8%。

(三)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剩余3335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7.97万人,1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交付使用。超额完成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邯钢老区、邯电退城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全面推进。

(四)城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功承办第四届省园博会,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运营。初步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功能齐备的县城新区。30个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完成治理,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1.5%。

(五)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推行节假日全天候服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99.9%。顺利完成乡镇和街道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七大系统72家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中船汉光成功登陆创业板,7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选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北大邯郸创新研究院转化科技成果10项,北科院邯郸分院入驻企业21家。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项民心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承诺。主城区燃气用户免费加装安全自闭阀,室内洁净煤取暖用户免费加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市博物馆新馆建成投用,杨式、武式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综合体育馆、市一中体育馆开工建设,新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500处。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本报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描绘了“十四五”乃至未来15年我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25年,全市经济质量效益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更高水平。到2035年,邯郸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座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将崛起在冀南大地,绽放出璀璨光彩。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产业优势重构、交通枢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数字邯郸培育四大重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邯郸,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加快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开创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围绕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重点从六个方面持续攻坚,强力突破。

(一)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增创产业重构新优势。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加快发展“532”主导产业,打造产值3千亿级精品钢材生产基地、2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培育700亿级生物健康产业、千亿级电子信息和网络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力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冀南新区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武安工业园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新金钢铁、恒工机械等示范作用,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年内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谋划建设邯郸市数字经济研究院。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东部东湖新城抓推进、南部滏阳新城抓联动、西部生态新城抓提升、北部产业新城抓培育、中部老城区抓优化、组团城区抓融合,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

(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人才核心支撑,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氢能等优势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区域协同创新,形成“京津研发、邯郸转化”新模式,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力争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

(三)加快建设交通枢纽中心,夯实重大基础设施新支撑。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提升铁路枢纽功能,力争聊邯长高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争铁路总里程达到946公里。着力打造便捷通畅的公路交通体系,逐步构建“五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络,力争公路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全面增强机场通航能力,邯郸机场国内通航城市力争达到30个以上,构建“1+N”航空网络。

(四)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中心,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围绕推进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创建赵王城、邺城、大名府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打造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构建“三带六集群”发展新格局。厚植生态新优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推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五)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打造畅通双循环新引擎。围绕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促进经济循环流转,构建“一核三区”现代物流产业格局。促进消费要素流动,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打造特色夜经济商圈,拓展“互联网+消费”新空间。促进外贸双向流通,加大县域特色产业外贸基地支持力度,培育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支持邯郸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

(六)加快建设教育医疗中心,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扩容工程、职业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集团建设,打造晋冀鲁豫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2021年主要工作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必须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认真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和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定目标。上述指标的设定,在实际工作中要争取完成得更好。

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

(一)聚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持续做好疫情排查监测预警,完善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核酸检测能力,规范集中隔离场所设置和管理。加强重点场所管控,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严格实施入境返邯人员闭环管理,持续加大冷链和进口非冷链货物等检验检疫力度。扎实做好防疫物资和药品生产储备供应,科学规范接种疫苗。健全重大紧急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

(二)聚力扩大内需,夯实经济增长动力支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55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20亿元。突出“两新”导向,坚持“四调度、三推介、两观摩”机制。加快重大工程建设,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强力释放消费需求。加快推进王府井商业街、美的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发挥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滏阳河滨河街区示范效应,建设特色商业示范街和夜经济商圈。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推进60家品牌连锁便利店和6个便民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快递进村”工程。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深入实施民营企业“十百千”提升工程,完善“一对一”包联帮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制定“小升规”企业培育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

(三)聚力转型升级,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工程。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技改项目350个左右。力争1000家企业上云。力争邯钢老区退城搬迁项目年底部分投产,突出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美的厨卫家电、魏县中车防松螺母、邱县东莞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工程。滚动实施十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创新十强培育工程,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园、曲周县晨光大蒜素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实施现代服务业拓展工程。加快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高质量承办第六届省旅发大会,高标准编制溢泉湖区域综合开发规划。抓好唯品会冀南运营中心、海尔日日顺智慧物流产业园、韵达中原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

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和特色产业提质工程。推进峰峰恒耀电子、鸡泽艾拉光电、市云计算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争创省级应急产业基地,培育壮大营业收入超50亿元应急特色产业集群。

(四)聚力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退后十”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邯电退城搬迁。大力推进“公转铁”,6条铁路专用线建成。强化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管控,7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竣工投用。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开展工业污水专项整治。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保持执法高压态势。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整治、绿化美化,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完成27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00万立方米,南水北调受水区基本关停城镇自备井。全面推行林长制,启动“1+3”绿化提升工程,全市完成营造林60万亩以上。

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企业精准减煤工程,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换。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五)聚力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新认定市级以上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0家。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项,全市技术交易额达到80亿元以上。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支持带成果、带项目到我市创新创业。

(六)聚力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县两级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推广“一件事、一次办”套餐集成审批服务。支持驻邯央企做大做强,全面完成市属国企改革任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邯郸银行早日建成省域银行,力争平安银行邯郸分行开业,推动2家企业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员招商新格局,市县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年内推进130项重点招商项目落地。组织3次以上全市性招商推介活动,年内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0个,争取京津冀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对接会等国家级、省级品牌展会在我市举办。提升义乌“邯郸产品展示中心”服务功能,帮扶培育一批外贸“小巨人”企业。

加快开发区改革发展。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引导企业和项目进园入区,提高开发区产业水平、投资强度、亩均效益,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

(七)聚力农业农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排查整改行动,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15万吨。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集中力量打造77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3个精品农业园区,抓好华裕蛋鸡等10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培育1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8个省级生态农业休闲示范区。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创建4个省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建美丽乡村150个,省级特色小镇达到15个。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5%。抓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深化产业、就业、科技扶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短板,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做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政策过渡期,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八)聚力城乡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

高质量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东强、南联、西美、北升、中优”思路,完善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提升区域中心城市首位度。

加快新城规划建设。全力推进城发广场、五得利大厦、城发金融大厦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市融媒中心、市职工活动中心等项目,市客运中心二期竣工投用,抓好中央商务区综合路网等建设,加快东湖新城出形象、聚人气。统筹南部滏阳新城、西部生态新城、北部产业新城建设,实施107国道绕城段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309国道、104省道绕城项目,推动青兰高速龙虎互通改扩建工程和沿线11个收费站出入口扩容升级。

加快老城改造提升。大力推进主城区和县城“四改两清一通”,今年全市完成46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启动11个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开工818套、基本建成1.4万套;主城区542条背街小巷全部完成改造提升、重点打造85条样板街巷,82个旱厕全部“清零”,清理“烂尾楼”10座,打通断头路7条,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主城区“烂尾楼”清理,打通群众生活急需的断头路;每个县(市、区)打造1—2条特色街区。推进智慧社区和智慧交管建设,开展城市内涝专项整治,实施主城区公有泊位免费停车,确保全国文明城市顺利复牌、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创建。

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县城新区坚持产城教医融合发展,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有人气、聚商气的高品质城区。

(九)聚力惠民利民,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认真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学位短缺等问题,用两年时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新增中小学幼儿园172所、新增学位12万个,建设50所智慧校园、100所义务教育特色学校、10所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开展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办学秩序。在主城区小学推行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切实减轻家长接送孩子的负担。

稳定提升就业水平。实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攻坚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1.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2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新待遇落实,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全覆盖工作。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药品集中采购使用管控。新改扩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0个,培育星级养老机构5家。开展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三年行动,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实施健康邯郸行动。市第一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主体工程、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完工,尽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开展“万名基层中医培训工程”,争创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发展公共文体事业。市美术馆、市文史馆、市方志馆竣工开放。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惠民“七进”演出1000场以上。力争赵王城、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挂牌。市体育中心、市体校改造、赵都体育公园等工程竣工投用,办好市第三届冰雪运动会,积极筹备2022年省第十六届运动会。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持续推进平安邯郸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做好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邮政通信等各项工作。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加强政治建设,对党绝对忠诚。旗帜鲜明讲政治,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切实当好人民的服务员。

(三)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政府系统干部要勤于学习,精通业务,提升攻坚克难本领。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瞄准目标发力,奔着难题攻坚,敢闯敢拼,务求实效。

(四)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五)从严正风肃纪,筑牢廉洁底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遵守《准则》《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深化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到改善民生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