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让农民富且乐——中国农大扎根曲周助力乡村振兴纪实之三

科技小院让农民富且乐——中国农大扎根曲周助力乡村振兴纪实之三
2019-07-18 10:59 邯郸新闻网 编辑:李天一

2016年9月,“科技小院”的论文刊登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上。

专家指出,“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推小农户增产增效的创新方式,是全球最成功的典型案例。

对中国农大师生而言,曲周是科研实验地;在曲周农民眼里,中国农大是“科学技术”的代名词——

中国农大师生依靠科学技术出了成果,而曲周农民则在“科技小院”的帮助下,不仅成为地里的“土专家”,更成为天地间快乐的人们。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科技小院”的学生,不管工作多晚,每天必写工作日志,记录农民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及自己的日常工作和个人思考。

“5月18日,葡萄进入盛花期,主要进行掐尖、打顶工作,当天测量叶绿素……”中国农大环资系植物营养专业研二学生王晓奕在日志里,写下在安寨镇前衙村当日工作情况。

前衙村是曲周县出了名的葡萄种植村,2400亩耕地,大地葡萄占了近八成,种植历史长达30余年。村里富裕,村民收入可观。但常年的“重产轻管”,葡萄产量和品质停滞不前。村支书龙书云多次跑到实验站,请来了“科技小院”。

学生们到村,对400户、200个地块进行了土样检测,并把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园艺地膜覆盖、套袋技术教给葡萄种植户。

通过去年一年试验,前衙村的老百姓乐了:通过合理浇水,亩省水费约300元;减少施肥,省约500元;用地膜,不用除草剂,省人工费约200元,共节省成本1000元左右。此外,科学种植,烂果裂果少了,每亩地还能多收入1000元左右。全村去年共增收400万元。

前衙村“科技小院”的院子里,有几畦长势旺盛的葡萄,这是小院学生为村里将来葡萄更新换代引进的新品种。前衙多以“巨峰”葡萄为主,市场价格低,竞争力也弱,“红巴拉多”“阳光玫瑰”等新品种在南方能卖到“巨峰”价格的十倍左右。

站在葡萄地边,龙叔云特别高兴。“有小院学生这些‘宝贝疙瘩’在,今年我们村一定会有好收成。”

覆盖葡萄种植全生育周期的每个细节都得用心。帮村民解决了多少技术难题,王晓奕称自己都数不清,但两年的日志,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数据。

今年11月份,王晓奕回学校准备论文的内容全部与葡萄有关。“希望能把制约前衙村葡萄发展的关键问题找到,为村里发展把力。”

看着学生被太阳晒黑的脸庞,农大教授李晓林说:“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才是真正的科学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对土地和农民最真的热爱。”

农民成了“行家里手”

“‘科技小院’的学生基本都是全才,一个学生就可以服务一个村、辐射一个乡。”李晓林强调,中国农大可以“串”起全世界的专家,可谓技术力量雄厚。

“德众”葡萄园区理事长李德宾曾是一名普通农民,谈起“科技小院”,他感受颇深。

最初,李德宾只想靠卖葡萄挣大钱,现在园区则制定了卖种苗、深加工、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诸多规划。他称,这一切都源自小院学生及其背后专家指导。

“最大的收获是知识改变了思维方式,今后的梦想是带动其他农户共同致富。”李德宾对未来发展信心坚定。

新技术使农民们更新了观念,新观念又让农民主动求新求变。

王志成是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也是“科技小院”的“好学生”。

在王志成流转来的350亩土地里,他总要辟出一块地承担“老师”们的科研项目:小麦种子对比、玉米种子筛选、轮作项目、深浅施肥等。“实验就算不如人意,应该也有收获。”

说起全村发展规划,龙叔云表示,小院学生用成功的事实给了他信心和胆量。调整品种、冷暖棚混建、铺设自动灌溉设备……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目的。

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心

住得近了、走动得多了,面对面解决问题让老百姓与小院师生关系“更铁”了。

槐桥乡相公庄村的孩子们放学后爱往“科技小院”跑,这里的哥哥姐姐们既能辅导作业,还能讲好听的故事。

白寨乡范李庄村的王九菊去得也勤,这里的研究生妹妹们能教技术,还教跳舞。

……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后,“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发现,这片土地上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技问题,更多的还有社会问题,于是,他们组织妇女们学科技、学文化、学舞蹈,六一儿童节为孩子们编排节目,举办三八、中秋、母亲节晚会,寒暑假辅导孩子作业……

范李庄村民范海国看到母亲、妻子的变化后,专门写了一首诗,赞叹“科技小院”的大作用。

王九菊从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成长为科技带头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被评为“邯郸市最美女性”。

德国一位资深科学工作者,曾到“科技小院”观摩,看到学生与村民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时,言语中不无感慨:“农业科学家的研究搞了那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让农民快乐吗?”

曲周县委书记李凡说,对曲周而言,中国农大改变的不仅是农业发展的自然面貌,更让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中国农大和曲周县的深度合作已经花开满地,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4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3家。

晨光生物的色素产业领军世界、育苗产业华北地区第一、首农集团“净菜进京”项目、农大3号节粮蛋鸡稳步推进……曲周县走出一条依靠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路子。

农大师生扎根曲周,让曲周人对创新和人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追求,为绿色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路径。

采访手记:

在曲周采访的几个月时间里,一批有思想、肯学习、对知识和技能有强烈渴求的农民,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白寨乡小伙闫俊岭,见了院士、博士进村,紧跟其后,得空就主动请教各种有机肥生产技术问题。一问一答间,俨然是有备而来。

养殖户田志刚开始注重饲料转化率、在提高鸡蛋品质上学技术;尝试利用鸡粪做有机肥。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品牌意识、环保理念,主动在鸡场做起减氨工作。

……

采访中,不管是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还是普通农户,大家尊重知识,懂得科技的力量。对于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敢学、敢试、敢用。更难得的是,在农大师生们引领下的一批科技带头人,乐于分享、舍得传授,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渐成格局。

曲周一行,记者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远不止技术的传承和培养那么简单,它更为村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和一股探索未知世界的力量——运用科技、传播科技,并让自己发热发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才智。

全媒体记者 崔桂敏 王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