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一线行 |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曲周县以人才战略筑牢创新根基

高质量发展一线行 |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曲周县以人才战略筑牢创新根基
2023-12-11 08:17 邯郸日报 编辑:张梦非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曲周县以人才战略筑牢创新根基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在曲周,科研人员在高新技术企业实验室里反复实验,新成果不断涌现;清华大学教授辞职离京,来这里做起了企业工程师;科技小院的青年学生们扎根田间地头,“自找苦吃”为乡村振兴助力……这些人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书写着曲周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曲周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改革创新,在“引育留用”上发力,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只要肯钻研,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夜幕降临,曲周县晨光生物集团的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宋伟光正带着三名研究员做着鸡蛋卵磷脂的提取实验。而这种工作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常态。

“搞起研究来就没有时间概念了。”宋伟光笑着说。自2009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宋伟光就一直在晨光生物搞科研。“那时候,这些搞研究的人里只有两个研究生。现在我们的研究团队基本上都是研究生。”

学术研究没有止境。2016年,宋伟光在公司的支持与资助下,考取了江南大学的博士。“公司非常支持我们继续深造,还出台了政策鼓励考博。也正是因为公司给了我底气,我才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正是因为公司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宋伟光毅然拒绝了他人眼中更好的机会,再次选择了曲周、选择了晨光。“博士毕业后,有南方高校向我抛出橄榄枝,但公司培养我这么多年,甚至资助我读博,我的内心告诉自己,一定要再回来。”宋伟光说。

宋伟光没有辜负公司,带着团队潜心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我们正在研究饲料添加剂,比如从甜叶菊中提取的异绿原酸,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治疗母鸡输卵管炎症,保证鸡蛋品质,还可以防止猪的腹泻。”宋伟光告诉记者,异绿原酸正在申请“国家新饲添”认证,此前他们从万寿菊中提取的黄酮已经成为“国家新饲添”。

“一项新的研究,从开始到最终成功,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甚至其中的一个实验就要几个月。”面对如此长时间的实验周期,宋伟光认为科研人员耐得住性子,具有钻研精神十分重要。

宋伟光讲述起了自己的故事。“刚来公司的时候,我承担了棉籽蛋白项目的研究工作。当时,几乎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持续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不知道累,完全投入进去了。”宋伟光说。

对于为公司作出巨大贡献的科研人员,晨光生物集团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公司除了鼓励我们继续深造外,还设立了效益提奖。”宋伟光介绍说,“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利润,连续八年按照百分比奖励给研发者。同时,设立专项奖励,根据创新程度、难易程度,对科研人员进行评奖。在公司的激励下,研发团队里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在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机制下,晨光生物获辣椒提取物、番茄红素、叶黄素、香辛料提取物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5项。辣椒天然产物提取、番茄红素技术、花椒质量控制等14项技术国际领先。

“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

与清华大学教授的名头比起来,李庆丰更喜欢工程师这个身份。2006年,从清华大学辞职之后,李庆丰来到曲周,在河北恒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当起了工程师。

“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学校都是把我们当成工程师来培养。”李庆丰讲起了自己来曲周的初衷。“后来我留在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5年。但跟教师比起来,我更喜欢当个工程师。”

随心所向,李庆丰放弃了清华大学教授的身份,放弃了在北京工作的优渥环境,接受了恒博新材料公司的邀请,在40岁的年纪,重新出发。

“我来这儿,就是干事业来了。”抱着这一腔干事创业的热情,李庆丰几乎把公司的研发工作全部扛了起来。“最早公司是做自行车配件的。2001年,在我的建议下,公司开始转型向新材料方向发展,不过当时也只有一种。”

李庆丰的到来,让恒博公司在新材料的研发上步入了正轨。“当时的研发条件肯定不如北京,但是条件再苦,为了把这个事业干成,也要坚持下来。”就这样,李庆丰带着其他五个研发人员,几乎是从零开始搞研究,以“白加黑”的状态,把公司新材料产品从“1”改写成了“4”。

李庆丰带着记者走进公司的产品展厅,介绍起他们的成果。“这是高纯氧化铝,是制造蓝宝石的主要成分,蓝宝石也广泛应用在LED、显示屏的制造中。”在此基础上,李庆丰及其研发团队又研制出高纯氧化锆、ITO靶材、保温材料等,扩大了公司的产品线,也拓宽了公司的发展道路。

“今年公司的产值能够达到1.8亿元。”而在这1.8亿元产值的背后,是李庆丰及其研发团队“耐得住寂寞”的坚守。

“搞科研是个苦差事,要能耐得住寂寞,禁得起失败。”在李庆丰眼里,搞研发就只高兴一会儿。“研发成果都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得来的,也就只有成功的那一刻才会高兴,但无数次失败的苦闷是别人不知道的。”

目前,李庆丰的研发团队已有二十余人,保持学习是李庆丰对年轻研发员的要求。“现在,我已经不在研发一线,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年轻人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有就是督促他们学习。”

“说到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李庆丰说,“如何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公司会继续重视人才培养,让人才成为驱动创新的原生动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一张满是资料的学习桌,一床简单的被褥,陪伴陈雪在曲周科技小院里度过了近一年的时光。陈雪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二的学生,来自贵州的她,已经完全适应了小院的生活。

“我的专业是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我在这儿主要研究曲周无人机打药与传统方式打药对大气农药残留的影响。”采访时,陈雪对记者说,“在报考农大之前,我就知道要来小院,也做好了来‘吃苦’的准备。”

“入学之前,导师就组织将要入学的新生来到曲周,开展调研。”陈雪回忆,去年六月,在曲周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学院组织即将入学新生参与到乡村振兴摸底大调研中,她与同学们在这里待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的时间,让陈雪吃到了苦,也得到了成长。“那段时间,我们白天跟着师哥师姐到不同的村去走访调查,晚上就住在当地农民家里。当时,我完全听不懂他们说的方言,有时候会感觉很崩溃。”

尽管嘴上说着崩溃,但是实际上,陈雪与同学们拿出了极大的耐心去学习如何与当地农户沟通。“听不懂,那就多问几遍,他们会放慢语速,尽量让我们听清。现在住得久了,只要不是太快,交流这块已经没问题了。”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陈雪走访了几十个村,整天与农户打交道。今年1月底,陈雪与其他五名同学正式入驻曲周白寨科技小院,开始了他们的“修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研究课题,来到科技小院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落地,同时,把我们研究的技术推广到农户与养殖户中。”陈雪告诉记者,除了做研究,他们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农民解疑答惑。

“小院每天都有人值班,负责给来访的农民解决问题,如果遇到非本专业的问题,我们就询问老师,总有对口老师能够解决。”其中,最让陈雪印象深刻的,是她导师王锴的一句话,“不要怕,你的背后是整个农业大学”。

“每到一个农作时间点,我们都会给农民开展一次培训,告诉他们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怎样保证粮食种得更好。”除此之外,陈雪还与同学们录制科普视频,发布在科技小院的公众号上,方便农户随时查看。

如今,在老师的鼓励与感染下,陈雪与同学们已踏踏实实扎根在曲周,做研究、搞培训,真正把技术和成果送到农民手中。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苏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