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种下中药材 蹚出共富路——肥乡区天台山镇任堡村特色产业发展观察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种下中药材 蹚出共富路——肥乡区天台山镇任堡村特色产业发展观察
2023-10-27 10:27 邯郸日报 编辑:李彤

从默默无闻的冀南小村到全国第三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从村民以种粮卖粮维持生计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高于周边村,肥乡区天台山镇任堡村凭借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村强民富。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任堡村名列其中。

今年生地长势好,不久即将收获,在任堡村,生地种植大户李爱军正忙着后期繁杂的田间管理工作。拥有清热凉血等功效的生地,是中医药市场上的热门品种,需求量大、销路广。李爱军在村里承包了70亩土地种生地,把它们视为“宝贝疙瘩”,悉心呵护管理。生地也不负期望,给李爱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两年,他从种植生地上取得的收入就有一百多万元。

像李爱军这样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在任堡村并不少见。作为已经有近半个世纪中药材种植历史的村子,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与中药材有着联系,有的直接参与种植,有的从事周边业务。在村民眼中,中药材是大家伙儿致富的“金钥匙”。

据村党支部书记樊长海介绍,任堡村土地平坦肥沃,自然气候适宜中药材种植。最早村里种植的药材品种丰富,有生地、药菊、决明子、板蓝根、红花、牛膝等,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最终选定了生地和药菊进行大面积种植。“村民看重的不仅是收益高低,更在于稳定性,要能够持续稳定地带来收入,生地和药菊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便最低的市场收购价格也稳定高于普通作物。”

中药材常常能卖出更好的价钱。樊长海说:“一亩生地收入最低5000元,一般情况下则能达到1-2万元;一亩药菊最低收入3000元,好的时候则在8000元左右。”

高收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中。然而,随着种植户的增加,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出售和储存成了棘手的困难。

过去,村里收获的药材主要由外地收购商进村收购,然后收购商将药材进行烘干冷藏处理。但这些从周边地方来的收购商实力小,收购量也小。在药材供应总量少的时候尚能维持一个平衡,村民基本上可以及时将收获的药材卖出,但产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却超出了小收购商的收购能力,许多村民从自家地里收获的鲜生地、鲜菊花不能第一时间出售,村民自己也没有烘干和冷藏设备,导致药材腐烂变质,遭受经济损失,打击了种植户积极性,阻碍了该村中药材产业的继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樊长海牵头成立了顺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药材烘干厂房和储藏冷库,优先收购村民种植的生地、药菊。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建成八个烘干房、三套烘干流水线、五个100吨保鲜冷藏库,可日烘干处理药菊8万斤、生地10万斤。

公司的成立让药材出售不再难,切实保护了村民的利益,村民们不再有后顾之忧,开始放心大胆种植药材,并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如何提高种植技术、如何增加产量、如何改良品质上。

与此同时,村里相继成立发展了多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中药材供种和种植技术服务,有效解决农户土地零散、种植经验不足等问题。其中,利英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入股108户,实现规模经营1000亩发展生地、药菊种植,并与入股农户签订保底回收协议,年底按照交易量分红,为社员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2019年3月,任堡村成立了顺天中药材产业联合体,以顺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多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科技公司组成,形成了从种子选育、种植、服务到加工、储藏、销售产业链经营模式。联合体的成立,在提升该村中药材产业组织化程度的同时,为农户提供了全程、全面的种植帮扶,进一步激发了农户生产经营积极性。

目前,任堡村从事中药材相关产业的农户有40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3%,种植生地、药菊近3000亩。同时,带动周边18个村和魏县、临漳、成安等地农户种植面积达万余亩。

“任堡村的药材之所以名声在外,一是量大,二是质优。”樊长海说。近年来,为了提高品质,该村与河北农大等涉农科研院校建立技术支撑联盟,并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运作管理。

据了解,作为产业联合体龙头的顺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药材种植全阶段进行农药控制,坚持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具有低毒、低残留特征的生物类农药。在收购环节,公司会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在向制药企业出售前把好质量关,逐步建立任堡村药材从“田间到消费者”的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过硬的品质自然会获得市场的青睐,任堡村与安国、安徽中药材市场签订了长期购销订单协议,药材销售范围覆盖全国。

在生地、药菊种植销售的基础上,任堡村还大力发展药茶系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村民带来更大的收益,据相关部门统计,该村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两万余元,且近3年来增长率均为10%。

最近,樊长海又有了发愁的事——顺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药材烘干处理能力接近饱和。为此,他计划等来年再新上一至两套烘干设备,“至少还需要投资几十万,但为了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值了!只有村里的中药材产业变大变强,群众的日子才会越来越红火。”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