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亮点•改革进行时丨碧水清波护安澜——邯郸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

试点+亮点•改革进行时丨碧水清波护安澜——邯郸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
2023-10-15 09:19 邯郸日报 编辑:张梦非

碧水清波护安澜

——我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

十月的苏里村外,滏阳河水静静流淌,宽敞的滨河路两旁,小草依然展绿,红的、黄的花儿绽放着这一季里最后的生命力。这样的画面,与张宇雷儿时的记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前的滏阳河就是一条水沟,河沟里和两岸全是垃圾,水也是黑的。”这不仅是张宇雷对滏阳河的印象,也是村里人的集体记忆。

改变从2020年开始。这一年,我市启动实施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决心把滏阳河沿线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和高质量发展带,使母亲河重焕新生。

最先改变的是河道行洪能力。在修复过程中,通过实施河道清淤扩挖、险工段防护、堤岸加固提升和水利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卡口治理48个、配套工程197处,全域修复行洪断面172公里,河道底宽由12米—15米拓宽至28米—43米,河口宽度由20米—30米拓宽至70—85米,治理后河宽恢复到60—100米,滏阳河全域蓄水水面和蓄水量显著扩展,防洪标准由原来的不足20年一遇提升至50—100年一遇。将2016年和2021年两次洪水考验对比,即使2021年为2016年降雨量的两倍,滏阳河全线也没有发生受灾情况。

与此同时,河水在变清。我市组织沿线县区针对不同河段、地域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水补给、污水整治、垃圾清运及关停“散乱污”企业等举措,运用底泥处置、载体生物滤床、人工纳污生态浮岛、水生动物构建等技术手段,及时治理河道及周边淤积、树障、垃圾,实施水质提升行动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河道水质由3—5类提升至2—3类,为全域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水源3100万立方米,沿线地下水位回升2—3米。

岸绿才能景美。按照“疏林草地、草坡入水、生态自然”的理念,我市滏阳河沿线各县区加快堤顶路两侧景观绿化、水系滩涂绿化、绿化补植等,因地制宜、精挑细选绿化树种、草种,科学分类分区绿化,做好河道绿色隔离,完成堤顶路基整修228公里,两岸种植各类树木37万棵、各类灌木315万棵、绿地草坪15万平方米、各类花卉77万平方米,涌现峰峰国家级湿地公园、丛台区樱花园等多处网红打卡地。其中,磁县依托滏阳河修复工程累计绿化美化面积达2109亩,形成滨河亲水景观,滏阳河磁县段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借助滏阳河沿线美景,缤纷旅游带渐成气候。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旅游水平,加快推进峰峰矿区滨湖湿地、冀南新区牤滏两河湿地、永年区永年洼湿地、曲周县凤鸣湖公园等生态节点,着力建设“观光+文化+产业”文化休闲旅游区。峰峰矿区在滏阳河畔规划新建5个旅游驿站、改造提升3个停车场、新建改造15处精品游园;邯山区对沿主城区河段的罗城头公园、邯山广场等游园或广场,先后通过增补园内绿植、铺设健身步道、配套健身器材等方式,着力改善园区环境和完善服务功能,深度融入成语文化、太极文化等元素,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磁县总投资27.5亿元,打造了溢泉湖环湖绿廊、磁州水墨园、水生态博物馆等精品文旅景点,开河马头荣获全国“网红乡村旅游目的地奖”;峰峰矿区精心打造了响堂水镇、滏阳河湿地公园、风月关龙洞珠泉等一系列以水为媒的精品亮点工程;丛台区重点推进域内输元河段和滏阳苏里闸湿地公园建设,全长18.58公里的堤项路串联起“曲水迎宾”“夕照台”“樱花园”“邯郸之花”等多个景观节点,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踏青的热门打卡地。

滏阳河变美了,两岸也发展了起来。“现在,住在河边的人都有福了。”张宇雷说,现在有不少人来村里询问租房,“尤其是今年夏天,很多人来村里租房子,而且都喜欢租挨着河边的房子。还有不少人把自己家改成民宿,有不少游客入住。”

苏里村只是一个缩影,更多的产业围绕滏阳河发展壮大。峰峰矿区立足优势,发展高效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油菜、油葵等特色农业种植初具规模,同时打造了北胡采摘园、上脑采摘园、彭城镇富硒桃采摘园和义井镇万亩秀林现代化观光农业产业园;丛台区积极谋划南吕固乡“两河六区十八园”、黄粱梦镇特色农业观光园等项目;永年区在两岸布局建设16个生态农业节点、重点打造提升24个沿线美丽乡村;鸡泽县以滏阳河为主线建设70多个现代化温室大棚、形成3个现代农业培育基地,助力滏阳河全域高质量发展带加快隆起。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苏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