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青春力量,逐梦沃野间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青春力量,逐梦沃野间
2023-09-11 10:21 邯郸日报 编辑:芦思雨

从2004年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聚焦“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事业天地广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乡村沃土。

我市制定推出一系列吸引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政策,推动广大青年在乡村大舞台抒抱负、展才华。

返乡创业,点亮梦想之光

拳拳桑梓情,悠悠乡土恩。家乡,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深情的归途和踏浪逐梦的地方。

曲周县的85后创业青年王宇,本科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2017年放弃国外工作,回到家乡,和同学一起创立了一家集多肉植物种植、产品设计研发、销售运营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公司。

流转土地、修建温室大棚、探索种植模式、设计产品造型、研究销售途径、开发附属产品、带领村民致富……王宇一步步迈向多肉植物种植的更深领域。研究—探索—创新—实践,王宇的多肉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向着全国最大的多肉植物种苗繁殖基地迈进。

“其实,创业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土地从哪儿来,资金如何保障,多肉如何种植,市场销路会怎样?一系列问题,都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王宇时刻不敢懈怠,在数十次外出考察中找经验、谋出路,在反复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新型技术——阴阳面棚,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在他带动下,辐射30多个村庄、总面积达3000余亩的多肉植物种植网正逐步形成,更多农民端上了多肉植物种植的饭碗。

面对已取得的成绩,王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邯郸对返乡创业的支持才是创业成功的最强保障”。此前,在曲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基层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王宇先后流转了600亩地,并被免除3年土地租金;享受了“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当天就顺利办理了营业执照。

农村天地广阔,致富不忘乡亲。这些年,王宇热心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开展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

远方是梦,家乡是根。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家乡的热土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自2019年以来,团市委每年都积极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返乡大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激发他们回报家乡的热情和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雨露计划,浇灌希望之花

“雨露计划”——为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量身打造,突出技能提升、稳定就业两个环节,通过全链条、一体式帮扶计划,为寒门学子铺就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职场的通途。这也成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雨露滋润了我,我也要为保障家乡父老健康贡献力量。”出生于邱县香城固镇傅东村的牛桂建,从邢台英才医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就业,成为镇卫生院里公共卫生科的一名成员。同时,他还担任5个村1700多户居民的家庭医生。

2016年,牛桂建父亲突然生病住院,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村里了解这一情况后,把牛桂建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2019年,牛桂建考取了邢台英才医学中等专业学校。依靠“雨露计划”、学费减免、助学奖金等多项资助政策,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校期间,牛桂建从不懈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毕业后,乘着“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的东风,牛桂建毅然回乡就业,在自己熟悉且热爱的土地上奔波忙碌。

近年来,市乡村振兴局把“雨露计划”补助政策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与教育、人社部门通力协作,摸清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底数,掌握入读职业院校意愿;摸清“雨露计划”在校生底数,掌握培训需求;摸清毕业生就业底数,掌握岗位需求,同时建立帮扶清单和跟踪联系机制,让“雨露计划”更加精准滋润有需要的人。2022年共发放“雨露计划”补助2169.3万元,帮助1.4万余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开出梦想之花。

新兴力量,走出强农之路

大地如画,耕痕如诗。希望的田野上,活跃着一批以青年为主体的农业创业者,他们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新农人”。

他们,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或利用网络,自学技术,自谋出路;或玩转科技,探索智慧种田,以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武安市矿山镇连凡村的王江宁,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带着青年人独有的韧劲和闯劲,他先后流转武安市伯延镇、武安镇250亩土地,种植了火龙果、葡萄、无花果等,建立了武安市第一个火龙果采摘园。

一路走来,他一边摸索,一边前进,果园越来越红火,王江宁的底气和信心也越来越足。2021年,他又把目光投向矿山镇连凡村的千余亩荒山。精心打理后,他在荒山上种上了苹果、桃、梨等果树,带领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和王江宁一样,扎根乡土耕耘梦想的青年人还有很多。涉县河南店镇王堡村村民樊秀芳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将黑枣、玉米、花椒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特色山货插上“翅膀”。

同时伴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将目光从“会种田”转移到“慧种田”。一拨年轻人创新思路,探索着智慧农业的发展之路。

今年4月,在“丛台·窖龄原浆杯”第十三届邯郸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邯长聊濮安”青年乡村振兴专项赛决赛中,“物联网+设施农业”项目获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组金奖。项目联合发起人娄东慧介绍,“我们团队的思路是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农业全流程管理、物联网远程监测、大数据智能分析、农产品溯源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效率、缩减种植成本、提前防治灾情,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希望越来越多人关注乡村振兴,关注智慧农业,让更多农民可以实现轻松种地、科学种地。”娄东慧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青年人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领更多人科技兴农发家致富。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访选树宣传活动,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常雪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