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法 收获喜人成绩

创新工作方法 收获喜人成绩
2021-04-08 10:07 编辑:冯亚丽

——馆陶县扶贫开发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综述

近年来,馆陶县坚持创新工作方法,科学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馆陶县扶贫开发办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

该县开展了精准防贫、扶贫资金风险防控、扶贫夜校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2017年底贫困县出列、2018年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10月15日,央视财经频道“走村直播看脱贫、我为家乡点赞”栏目,直播了寿东村脱贫攻坚经验做法。

创新实行“县委常委负责制+纪委监委执纪制”。即联系乡镇的县委常委对该乡镇的扶贫工作负领导责任中的主责,县纪委监委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县乡村三级干部包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包联责任,每月都深入到包联乡镇调研指导扶贫脱贫工作。实行“县级领导+乡镇领导+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四帮一”脱贫责任制。帮扶单位“一把手”兼任驻村工作队第一队长,到村帮助开展帮扶工作,为帮扶村谋划实施产业项目1193个,协调资金2340万元,协调义诊512场,安装路灯3590盏,帮办实事2.6万余件。

该县坚持“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为突破口,助推脱贫攻坚,带活工作全局的总体工作思路,建设了一批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特色小镇,贫困户借助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脱贫致富。

建设了彭艾健康小镇,统筹推进艾草种植加工、艾产品销售等发展。引导全县村村种艾、户户知艾、人人用艾,增收防病。通过艾草种植、资产收益、务工就业、订单生产、土地流转、扶贫车间、培训创业等联贫带贫方式,带动2200余户年均增收3200元。

创办扶贫夜校。在各乡镇举办扶贫夜校,对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和产业就业指导。累计举办扶贫夜校21期,培训贫困群众和乡村干部1.8万人次,其中2020年培训6期3000余人次。创设扶贫公益岗位。利用资产收益项目收益金,购买农村公益岗位,专项解决贫困户中不能离家就业的劳动力、半劳力和弱劳力的就业增收难题,目前已有1107名贫困人口上岗。同时,在贫困村设置就业扶贫专岗100个,84名贫困人口通过保洁、绿化等公共服务岗位就业,公益岗位人员人均年增收4800元。

设立“给一奖一”机制。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和脱贫户,先给予1万元的资金扶持,项目成功后,再给予1万元奖励资金,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创新“风险防控”机制。从2017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探索扶贫资金风险防控机制,即凡是申请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涉农企业,必须以不动产抵押、生物资产抵押、财政工资担保三种形式,确定财政扶贫入股资金额度。对无法履行协议的,按照法律程序拍卖抵押物或扣发担保人工资,用于补偿贫困户,最大限度确保财政扶贫入股资金安全。

创新“八位一体”(政府+企业+银行+乡镇+村+合作组织+贫困户+保险公司)的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运营模式,投入光伏产业项目资金2674.6万元,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规模11.3兆瓦,带动贫困户1688户年增收2600余元,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新路子,馆陶成为全省第一家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的省级贫困县。

创新精准防贫“137”机制。2016年率先提出了精准防贫,在防贫道路上作出了有益探索,为邯郸防贫经验作出了贡献。该县财政五年累计投入防贫基金911万元,救助防贫对象710人次665万元。探索防贫“137”机制。“1”即成立防贫办公室,专门负责防贫的日常工作。“3”即组建防贫监测、就业服务、产业发展三个中心。“7”即采取产业基金防、扶志扶智防、创业激励防等七项防贫机制,确保了无返贫、无致贫现象。

“我们基层扶贫干部战斗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线上,矢志不渝,勠力奋战,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重托。”馆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苏云说,我们将继续坚持“四个不摘”,深化推进各项政策的衔接与优化调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邯报融媒体记者 谢伟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