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学两个人,干好一件事”——记永年区广府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宋福如

“一生要学两个人,干好一件事”——记永年区广府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宋福如
2019-06-28 09:10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月炜

宋福如是永年区广府古城四街党总支部书记,永年区广府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农民专家,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拥有20多个身份的宋福如常说:“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一个村官,一个农民,我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我的一生要学习两个人,干好一件事。”

老宋视华西村书记吴仁宝为学习的第一人,要把永年区广府镇东街村建成集自然之美、和谐之趣、浪漫之情于一身的中国北方第一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老宋要学的第二人,袁隆平为国分忧的高尚精神时时激励老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殚精竭虑,成为一名有特色的中国农民。立志干好一件事,即颠覆传统理念,勇闯自然科学极限,为创造农业高产、提升农产品品质、解决土壤污染、创新农业科技、解决农业难题作贡献。

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为何如此敢想敢做?不了解老宋的人说,老宋太过自负。可当看到老宋拥有的20多个身份后,就会觉得老宋有自负的资本。

而在众多身份中,共产党员和农民是宋福如最引以为傲的两个。

在科技创新中突破自我

1975年入党的宋福如,如今已有40多年党龄。他从小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和贫穷带来的痛苦,立志要改变命运,改变家乡面貌。

“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我创业创新的机会。”创业初期的经历,宋福如记忆犹新。1985年,宋福如放弃峰峰煤矿最年轻中层干部的职位回乡创业,继续当起了农民。爱钻研的他,短期内就创造出无尘粉笔、除臭鞋垫和特效诱鼠剂等3项发明,依靠技术转让获得百万资金。

“只有先进生产力,才能抢占科技高点。”他依托人生的“第一桶金”,以硅氟新材料为突破口,先后成立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硅谷化工研究院,将科研创新目标锁定国际先进技术。

宋福如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待遇吸引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先后引进、汇聚30多位国内顶尖有机硅、有机氟和特种纤维工程技术专家,建立了一支极具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有机硅防污闪涂料,有效解决了电力系统因污闪事故引发的大面积停电,每年为国家减少因停电造成的损失超千亿元。他的团队研发的有机硅抗高温、多功能钻井液增效剂,突破国内20年油田钻井液技术,有效提高钻井速度20%,降低钻井综合成本20%,每年为石油系统节约上百亿元钻井成本。

农民出身的宋福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后,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向农业增产增收上。宋福如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因化肥利用率不高,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同时土壤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成为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宋福如思考着,如果将有机硅活性剂复合到肥料中,一定会产生强大效果。

从2004年开始,宋福如带领他的有机硅团队联合肥料领域专家展开联合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研发的“硅谷”多功能肥料问世,经全国各地推广应用证明,肥料利用率可达80%以上,亩成本降低20%,亩产量增加20%至30%,节水50%。同时,系列功能肥料可有效治理板结土壤、酸性土壤、盐碱土壤,对解决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显著。

山西省5万亩玉米使用硅谷肥料,亩产达到1268公斤;张家口农户种植土豆使用有机硅肥料,亩产达到1万公斤,增加4000公斤;内蒙古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使用硅谷肥料后,向日葵出苗率达到85%,花盘直径达30公分,亩产达到400多斤,与常规良田产量相当;湖北公安县使用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钝化级功能性肥料后,有效阻断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解决大米含镉问题,达到国家标准,水稻每亩增产150多公斤。

去年,宋福如的硅谷公司与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签订开展耕地土壤改良与治理修复战略合作协议,他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土壤修护大使”。

与袁隆平院士的合作是宋福如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自2015年开始,项目组用有机硅功能肥料和超级杂交稻开展种肥配套高产攻关,几年来连续刷新水稻亩产世界纪录,截至目前,水稻亩产达到1203.36公斤,袁隆平对此夸赞有加。

在无私奉献中凝练生命浓度

今年1月28日,临近年关的东街村村委会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排着队领取米、面、油、肉、糖等十几种年货。这已经是宋福如连续第十年为村民免费置办年货。

宋福如说:“共产党员就要追求生命的最高层次——无私奉献,一个党员不要在意生命的长度,重要的是活出生命的浓度。”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宋福如的家乡东街村陷入困境时,大家想到了他,选举他当村里的带头人。这遭到宋福如的企业和家人的“全票否决”,当时硅谷公司正处于二次创业关键期,大家担心一旦宋福如被村务缠身,企业发展将受到影响。

“企业归我所有,而我归家乡人民所有,东街村全体党员群众一致推选我当这个带头人,这是乡亲们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应该回报家乡和社会。”在宋福如看来,企业应该感恩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的支持,企业发展同时,应该让社会、地方和村民获得好处,因为社会责任重于泰山。

自2005年宋福如担任东街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先后从自己的企业拿出资金用于东街集体发展。全村3000多名群众全部免费享受新农合、新农保、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村里免费发放粮食,为4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村民结婚给30斤贺喜棉,支持10000元,家里有老人去世支持10000元,年轻人考上大学、应征入伍每人奖励2000-3000元。

广府古城有26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年久失修,古城没有得到及时保护。从2004年开始至2009年,宋福如投入1.2亿元,奋战6年,用工33万人次,修复了九里十三步的古城墙,重修全部城墙垛和女儿墙,修复四门城楼、四角角楼和“三皇”庙宇,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完善的一次修复。

此外,宋福如利用古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政策发展乡村旅游,在广府古城不断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已建成东关生态文化村、太极文化广场、冰雕荷花展、森林公园、甘露寺、民风民俗博物馆、文化彩灯艺术展等文化旅游项目。此外,东街村还成立了旅游公司,连续开发了十几个绿色产业。他先后为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投入6亿多元。

如今,东街村从一个集体负债45.8万元的贫困村,一跃成为集体资产高达1.5亿元的富裕村,还被评为“河北省精品美丽乡村”“河北省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对乡村和企业发展,宋福如有更高层次的规划,他要带领党员群众,力争把东街村乃至广府古城建成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先进文化的生长点,民心工程的闪光点,让广府人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习记者 成军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