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与车

路与车
2019-07-26 16:34 邯郸新闻网 编辑:李天一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那时的农村真正是与外界隔绝的。在我的心目中,路的概念便是村外的土路,车的概念便是大人们干活时的小推车及排子车,再大的车便是马车。至于拖拉机、汽车的概念则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跟着大人进城时才知道的。

能够走一走柏油马路,我觉得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因为这意味着要出远门,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时,看着路上奔跑的解放牌货车、绿色北京吉普车、偶尔看到两头尖的小轿车,我都觉得它们是那么神秘,好像是天外来客。

1983年我刚读初中时,语文课《一件珍贵的衬衫》中有红旗轿车嘎然而止,周恩来总理将窗帘迅速拉开的描述。当时,我一直想不清红旗轿车是什么模样,总觉得是一辆公共汽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乡村小油路开始出现了。一时间,能够在村里看到柏油马路这也是一种新鲜事。但那时的乡村柏油路,缺少维护,几年以后,随着雨水的冲刷,纷纷变得坑坑洼洼,比土路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到夏天糟糕极了,路上成了水与泥组成的一条泥河。只有三马车才敢穿行而过,小轿车根本不敢试探而行。

1992年8月,我刚参加工作时,骑着一辆大28自行车,沿着一条乡村公路到鸡泽县税务局报到。乡村公路上仅仅碰到一辆吉普车及一辆三轮摩托车。车过后便扬起一阵尘土。只有到了县城,才看到公路上有各式各样的机动车。那时的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还是自行车,只不过是有了26轻便自行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乡镇单位能够拥有一辆吉普车是很气派的。

1994年,鸡泽县税务局有了一辆崭新的桑塔纳轿车。这在当时还是一件新鲜事。出差时,能够蹭上它,那也是一种满足。那时的省道已显得有些狭窄,因为汽车的数量、种类正在逐日俱增。大货车已从解放牌诞生了红岩、斯泰尔、小解放、江淮等,且颜色也从墨绿色变成了蓝色、白色、红色等。吉普车则渐渐淘汰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名目众多的面包车,夏利、桑塔纳、双环等,颜色更是五彩缤纷。桑塔纳又相继诞生了桑塔纳2000、帕萨特等。同时,捷达、奥迪、北京现代、广州奔田、宝马、奔驰及它们的系列产品也相继问世。支撑汽车运行的公路也越修越快、越修越好。省道、国道除了加宽以外,高速公路网也越织越密。

2000年以后,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汽车不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汽车也会出现,人们的出行会实现无人驾驶。

出行的条件变好了,但出行毕竟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生活幸福起来的人们,重视了养生。于是,一些健身的人们组成了骑行俱乐部,成群结队骑行天下。这又是另外一种风景了。

车与路在越变越好,而人们对车与路的认识也日渐改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不再将私家车看成是财富的象征,而将健康看成是生活的第一追求。于是,共享汽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使汽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过去,火车对于我来说,只有从电影中看到,冒着白烟,拉着长笛,像巨龙一样穿行。去石家庄上学后,我才真正坐上了火车。那时还是绿皮车,逢站必停。现在呢?普快、特快、高铁已与远行的人们密不可分。看着这迅即而去的高铁,真令人们感叹生活的脚步太快了。

生活越变越好,越变越科学,越变越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与幸福,这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郭燕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