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也应尊重老年人“慢跑”的权利

数字时代,也应尊重老年人“慢跑”的权利
2023-03-01 09:15 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冀红

老年人想看场电影有多难?最近,82岁的上海市民陆老伯辗转多家影城,却发现线下无法购买电影票。由于老伯只有一台老年机,没有上网功能,儿女又不在身边,现场也没有人帮他代买,最终只能悻悻而归。

观影之路困难重重,老伯的遭遇令人唏嘘。然而,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受阻受挫的又何止电影院这一个场景。比如,各大医院持续加码线上服务,可挂号窗口的消失,却将老年人困在了自助机前;一些商店只能扫码支付,导致老年人拿着现金买不了东西。最近,故宫博物院的预约制度也引发不小争议。由于没有线下购票窗口、必须通过在线预约进入,且只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增设人工服务,直接将很多未满60周岁、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市民“拒之门外”。

数字化浪潮让便利触手可及,但这场技术革命也的确给一部分人带来了新门槛。尤其对不少老年人来说,受年龄、认知、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想要像年轻人那般玩转智能手机并非易事。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提醒我们,老年群体面对的麻烦从来都不是一个边缘性的问题。眼下,不少APP及在线预约平台相继开启适老化改造,但改造的前提在于老年人有能力、有意愿拥抱新技术。换言之,面对可能没有及时搭上网络快车的老年人,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倒逼其拿起智能手机,像年轻人一样在数字时代奋力奔跑呢?

技术终究是要为人而服务的,数字化的光辉如果盖过了人性化的理念,再先进的技术也难免掉进“炫技”的死胡同。为了防止老年人在智能时代“寸步难行”,早在2020年,国务院就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以此观照现实,线上预约、扫码支付是大势所趋,各个场所当然要开发利用好,但人工窗口、现金支付等传统路径也不能一概关闭,两者兼顾才能让服务覆盖到更多人群。一扇老年窗口足够温暖人心,当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分重视老年人的需求,我们也就向老年友好型社会又迈进了一步。

有学者将今天的时代文化称作“后喻文化”,在很多领域,知识正源源不断从年轻一代向前辈传递。而面对时代进步之“快”,除了传递先进技术,我们也有理由保持充分的耐心与包容,让老年人享受生活之“慢”,这又何尝不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高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