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文物“活”起来

科技助力文物“活”起来
2022-12-28 09:25 新华网 编辑:冀红

提取出土!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12月26日公布,经过考古队数月奋战,备受瞩目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已被顺利提取、离土出舱,进入修复和研究环节。

专家介绍,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正好处于直立人200万年演化历程的关键中间节点上,它的发现填补了东亚直立人在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猿人之间的长时段演化空白,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不仅如此,相较于30多年前发掘出土、已严重挤压变形的“郧县人”1、2号头骨,3号头骨保存得更加完好,直立人形态特点更加明确,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将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是研究人类在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证据,也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从“手铲释天书”到“慧眼览古幽”,科技对考古发掘保护的助力越来越明显。最典型的是考古方舱的运用。借用考古学者袁靖的话来说,实验室考古是移动遗迹,把遗迹搬到实验室开展工作,而考古方舱是移动设备,把实验室搬到工地,随时发掘、随时检测的同时,保证遗迹和遗物不被破坏。相比30多年前,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建立了国内体量最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考古方舱,为本次3号头骨化石考古发掘保护提供了科技保障。无独有偶,三星堆1986年与2021年两次考古现场的对比图在去年热传——与之前的“裸挖”相比,2021年发掘为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搭建了全透明的考古方舱,这是我国首次采用考古方舱开展工作,开创了田野考古发掘的新模式。考古方舱相继现身三星堆遗址、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中,体现了“保护第一”的理念,也为提升考古研究效率提供了支撑。

让3号头骨化石“活”起来,向公众讲述“何以中国”,更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很多考古专家看来,学堂梁子遗址拥有重大考古成果,却一直缺乏与之匹配的广泛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前两具头骨变形严重,导致相关的研究成果存疑。加强文物研究阐释方面,3号头骨化石不仅更为完整、珍贵,边发掘、边数字化记录的发掘方式高精度复原了遗址全貌,也为更加深入的多学科研究提供了资料,为更多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创造了条件。提高文物展示传播水平方面,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揭开尘封的历史,展示当时人类生存演化的壮烈图景,也是一段探源中华文明、寻找文化之根的旅程。 

来源:南方日报  杨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