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18 让人工智能成为“智慧动能”
从人脸识别的逐步应用,到方兴未艾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领域发挥作用。
-
2022-09-18 夕阳事业,需要朝阳人才
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地,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员王程,成为上海市首位作为“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的养老护理员。
-
2022-09-18 升级夜间经济 打好“三张牌”
作为观察城市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夜间经济已成为展现城市独特风貌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抓手。
-
2022-09-17 教育孩子“打回去”合适吗
“孩子被人打要不要打回去”是个经典的家庭教育话题。
-
2022-09-17 报考人数或超500万,考研应是人生“进路”而非“退路”
最近几年,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卷”,已然成为许多大学生和“考研预备军”可知可感的现实趋势。
-
2022-09-17 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技术支撑是前提,技术应用是关键,而这离不开农技人员的指导,需要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作用。
-
2022-09-17 力促人才与产业双链融合
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被视为既能安身立命,又能回馈社会的重要路径。
-
2022-09-16 家风关系家事与国事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而来的价值准则,是包含了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
2022-09-16 护佑古树“青春永驻”,赋能城市绿色发展
一株古树,几多春秋。
-
2022-09-16 大学生走偏了路,都怪网络游戏?
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需把矛头对准游戏本身,就算没有游戏,大学生也可能因为其他理由“玩物丧志”。
-
2022-09-16 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
推进医养结合,要重点关注居家养老的需求。
-
2022-09-16 让更多“小巨人”企业迸发创新能量
逆势跑出“加速度”,“小巨人”企业展现了超强的经济韧性与创新活力。
-
2022-09-15 大学生走偏了路,都怪网络游戏?
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需把矛头对准游戏本身,就算没有游戏,大学生也可能因为其他理由“玩物丧志”。
-
2022-09-15 “日均1亿单”开了个好头
-
2022-09-15 一间宿舍住80人,问题出在哪儿?
学生和家长选择一所学校,是基于对它的信任与期待,其中当然也有对学校基础设施的认可。
-
2022-09-15 “做好当班的事”
李培生、胡晓春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分别从事环卫保洁和迎客松守护工作,2012年和2021年先后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
2022-09-15 中学跑操致13人住院,体育教育不能“一时兴起”
最近几天,一则高三学生控诉学校强行安排体能训练,导致多名学生住院治疗的聊天记录在各大社交媒体热传。
-
2022-09-14 让城市增“颜值”让百姓得实惠
-
2022-09-14 “小口袋”里装着大幸福
-
2022-09-14 通过纪录片感受多彩世界
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
-
2022-09-14 “车间”科普课,多多益善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有一个“21世纪车间”,这个“车间”有些特别,没有机床和设备,只有讲台和教具。
-
2022-09-14 农业科技进步厚植丰收根基
放眼沃野田畴,科技种田增效率。
-
2022-09-14 “看展式社交”兴起带来的启示
网络社会是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新的社会模式。
-
2022-09-13 月饼的未来在于回归日常
月饼的回归是指月饼要重新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成为高端或“贵族食品”。
-
2022-09-13 增企业活力 强创新动力
增企业活力、强创新动力,解发展难题、优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
-
2022-09-13 科研助理是人才培养有效尝试
对科研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而言,则可以通过设置科研助理岗位,从中挖掘具有学术创新潜质的后备人才。
-
2022-09-13 最美自然守护者
近日 2021“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 包括9位个人、1个集体 这些“大自然的哨兵” 每一位的背后 都有动人的故事
-
2022-09-13 不断增进人民文化福祉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
-
2022-09-12 “汶川哥哥”抱泸定婴儿,生命接力从未停止
这两天,汶川消防员张自立怀抱泸定婴儿的照片被刷屏,令不少网友为之动容。
-
2022-09-12 以“大科普”赋能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