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陈玉文的“爱心之家”

瞭望丨陈玉文的“爱心之家”
2024-04-30 16:05 《瞭望》 编辑:颜亚楠

◇她是陈老师,更是“陈妈妈”,她用爱与陪伴,守护着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有的孩子,你扶一扶,他的命运就变了。”

◇如今,爱心小屋的常驻志愿者多达四五十人。他们职业多元、年龄各异,有的是陈玉文的学生、朋友,有的感动于陈玉文的善行,主动加入其中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雨坤

陈玉文给孩子们发拼音本(2024年4月16日摄)王雨坤摄/本刊

“妈妈,妈妈,我想要一个礼物。”

“好呀,你说说你想要什么?”

“一个拼音本。”

河北省磁县的滏阳营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放学铃声一响,几个孩子有说有笑地跑出学校,冲进校园隔壁院子的“爱心小屋”。

小屋的女主人陈玉文,将他们搂到怀里,详细询问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男孩们抱完了“陈妈妈”,就跑去院子里的滑梯玩耍。小屋的志愿者们有的照看孩子,有的忙活着给孩子们倒水、切水果。

傍晚的夕阳,温柔地洒在小屋周边。

“他们都是村里的留守儿童,下课了看到小屋开着门,就会跑进来玩一会,写写作业,吃点东西。”陈玉文一边翻找拼音本一边轻声介绍。

陈玉文是滏阳营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年是她成为“爱心代理妈妈”的第15年,也是“爱心小屋”创办的第13个年头。这些年来,她陆续帮助了100多名孩子。

她是陈老师,更是“陈妈妈”,她用爱与陪伴,守护着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不久前,在全国妇联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征集展示活动中,陈玉文获评“十大感动人物”。

积善之家

在陈玉文的童年记忆中,家里有很多“舅舅”——他们都曾接受过陈玉文姥姥的帮助,有的是附近部队的小战士,衣服破了没人缝补;有的只是出门在外遇到临时困难的普通人。

长大后,陈玉文家的饭桌上经常出现父母出手救助的人,有流浪人员,也有与家里闹矛盾的小伙子。

她的母亲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父母还一起成立家庭暴力避救站,收留遭遇家暴的妇女,协助她们解决家庭问题。

积善之家的影响,在陈玉文的心中播下善行的种子。2009年,在磁县妇联的联系下,她成为了一名“爱心代理妈妈”,照顾一位失去双亲的孩子玲玲(化名)。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一个‘代理妈妈’,只是陪孩子做家人应该做的事,让她感受家庭的温暖和陪伴。”初见陈玉文,玲玲不敢说话,不敢看人,低着头站在角落。“我晚上抱着她睡觉,孩子一直在颤抖。”陈玉文心疼不已。

每到周末,陈玉文就把玲玲接到身边,像照顾自家孩子一样,早上叫她起床,晚上入睡前给她讲故事,陪她一起逛公园、商场,买漂亮衣服……

默默的陪伴,让玲玲逐渐摆脱内向与胆怯,成长为开朗、独立、坚强、品学兼优的孩子。2010年玉树地震,玲玲从自己的生活费里省下200元捐献给灾区。在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里,她写道:“要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陪伴玲玲成长,也给陈玉文带来了巨大触动。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状况持续改善,但孩子们的成长依旧需要爱和陪伴。2011年,陈玉文自掏腰包,把滏阳营小学附近的一处房屋改建成爱心小屋。

她的初衷是“多陪陪孩子”。“有的孩子,你扶一扶,他的命运就变了。”陈玉文就这样成为了越来越多孩子的“妈妈”。

温暖之家

走进爱心小屋,墙上画着五彩的卡通图案,书柜里摆满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柜子上的相框里是陈玉文与孩子们的合影。

爱心小屋的孩子,大多来自镇上的留守儿童。他们有的双亲去世,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亲人失去行动能力。陈玉文挨家挨户走访,实地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情况。

有的孩子因双亲去世而心灵受创,“打雷的时候,那么小的孩子自己在家吓得不敢动”。有的孩子父母出去打工,家中情况复杂。“我拿着钱去孩子家里,但没有用,因为可能花不到孩子身上。”有些孩子虽然有家,但家里缺乏温暖和关爱,陈玉文把他们一个个接到爱心小屋。

有个孩子因为母亲失去行动能力,需要在家照顾,因此不能上学。陈玉文去协调疗养院,把孩子的母亲安顿好,把孩子接到小屋,让她安心学习。最终,孩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最近,这个孩子给我打电话说:‘妈妈,我交了男朋友,您帮我看看怎么样!’”说到这,陈玉文笑得合不拢嘴。

当然,也存在质疑声音。有个孩子直到上小学都没有办理户口,陈玉文跑前跑后。“我去给孩子办理户口,人家问我‘你是她妈妈吗’,我说‘不是’。对方问‘你是亲属吗’,我说‘也不是’。对方质疑:‘那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是不是闲的?’”陈玉文摇摇头:“这些我都不往心里去。只要孩子能上学,能办户口就行。”

做“爱心代理妈妈”,陈玉文也有经济困难。有个已上大学的孩子打来电话:“妈妈,我需要点钱……”陈玉文二话不说,卖了家里的玉米,给他筹集学费。

陈玉文的丈夫张自录,是爱心小屋的稳定大后方。下岗后的他经营着自家果园,夫妻俩把地里的收入持续投进了爱心小屋。

余庆之家

“我不想上学。”

家在磁县滏阳营乡的小慧(化名)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患有先天性行走障碍,她感到自卑,不愿到校学习。陈玉文时常去她家为她补习功课,劝她回学校读书。

“社会各界给予爱心小屋很大帮助。”陈玉文告诉记者,在县妇联、民政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小慧最近准备去医院进行系统的身体检查,也已返校上学。

如今,爱心小屋的常驻志愿者多达四五十人。他们职业多元、年龄各异,有的是陈玉文的学生、朋友,有的感动于陈玉文的善行,主动加入其中。这里不只有“爱心代理妈妈”,还有几位“代理爸爸”。

如今,陈玉文救助的第一批孩子已长大成人,很多人考入大学,开始工作。玲玲也做了一名眼科医生,受“陈妈妈”影响,她也经常救助经济困难的患者。

现在,陈玉文最大的愿望是让爱心小屋扩大规模,让小屋关爱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在社交软件的“朋友圈”里,陈玉文描述了一个十分日常的场景——散步时偶然见到一心想要玩耍的小朋友不停跟奶奶哭闹,她不由自主走上前去了解情况。“我就是听不得孩子哭”,她笑着说。

(《瞭望》2024年第18期 )

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图文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愿支付合理费用,并协调给予处理。如不同意本网站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我方撤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