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那些事——记工行邯郸分行驻魏县北辛庄村工作队

“咱们村”那些事——记工行邯郸分行驻魏县北辛庄村工作队
2024-03-11 10:04 邯郸日报 编辑:颜亚楠

“咱们村”那些事

——记工行邯郸分行驻魏县北辛庄村工作队

2016年,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统领下,一系列脱贫实践在各地蓬勃开展。那年,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工行邯郸分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魏县重点贫困村北辛庄村——一个冀豫交界处离魏县县城最远的村庄,隔着条卫河,对岸就是河南地界。

寒来暑往,从队员到队长,今年已是王志军驻村的第九个年头,提起村里的事情,他总是说“咱们村怎样”,俨然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工作队入驻后,第一时间选择了入户调研。大家深知,扶贫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这个村共有44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96户,涉及401人。工作队员逐户访问,摸清细节,分门别类 “对症下药”。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家脱贫?队员们吃透扶贫政策,把自己变成了住房保障、医疗保障、贴息贷款等方面的“半个”专家。

工作队积极争取政策,为村里的5户危房户盖起装备房,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住进新房的五保户郭张占激动万分,在墙上贴上了一面党旗、一面国旗!

贫困户郭玉生老两口患有严重腿疾,工作队员及时把医疗政策告诉他们,安排他们住院治疗,帮助他们申请了先住院后付款的政策。老两口动完手术,工作队又帮他们申请慢性病救助,让他们充分享受政策扶贫带来的好处。

贫困户刘双进双目失明,工作队员动手给他家铺设便道砖,并出资改造厕所,还经常给他送去衣物、被褥和食品。

2020年后,建档立卡“贫困户”转为“脱贫户”,工作队的帮扶重心也转到防止返贫上。村民郭占学不是建档立卡户,后来得了尿毒症,需要经常做透析,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工作队得知后,给他和还未成年的儿子申请了低保,又为他调协了村里的公益岗位。郭占学每月有了固定收入,透析费又在政策范围内得到减免,生活基本步入正规。

乡村振兴,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工作队和村“两委”想尽办法发展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北辛庄村多年来没有村办企业,2017年,在财政支持下,村里建起上下两层共800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厂。工作队积极争取工行邯郸分行的支持,投入资金建设配套设施。服装厂开工后,吸收了20多名建档立卡户子女就业。后来,厂房转为出租,村集体每年可收入租金2万元,这笔租金成了公益岗位的工资来源。

村民郭晓娜曾经在“中国箱包之都”保定白沟打工多年,结婚后,她一直想在村里开家箱包加工厂,但一连串的挫折让她根本拿不出钱来买机器。2019年夏天,工作队入户给村民发放国家扶贫政策明白纸,正为资金发愁的郭晓娜就“扶贫贴息贷款”内容,向工作队员问了个仔细。经过联系调查,工作队认为郭晓娜一家符合农村信用社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你把这个表填好,剩下的事儿我们一起办!”工作队说。不久之后,郭晓娜拿着发放到位的4万元贴息贷款,立即买回了15台最新款缝纫机。从此,郭晓娜搭上了政策顺风车,生活蒸蒸日上。她在提前还清贷款后,再次贷款添了10台缝纫机。2021年,心有底气的郭晓娜把家里的平房翻盖成了三层小楼。不但自己致富,郭晓娜还带动村民致富,吸收25名妇女就业,其中7人是建档立卡户,挣得多的每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春节前,郭晓娜再次从信用社和工行各贷款5万元。“这次我打算再多加几台好机器,多招几个工人,进进原料,扩大再生产。”郭晓娜满脸笑容。

如何改善基础设施,是工作队挂在心间的另一件事。长期以来,村“两委”没有办公场所,都在老支书家里办公。工作队协调各方、争取资金,终于为村委会盖起办公楼,又投资修建了图书馆、活动室、文化广场。他们和村干部一起争取专项资金,对大街小巷进行硬化,最多时一年铺了24条路。在此基础上,工行邯郸分行又拿出10余万元,支持村里铺设便道砖和排水设施,并清理了三个大坑的垃圾。工作队还帮助村“两委”建立卫生制度,设立公益岗位,增添垃圾箱,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如今,北辛庄村已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农村。

耕耘结硕果,华鬓伴归程。光阴荏苒,前任队长李社平、周秀山,队员夏志刚和李学工已相继退休,陈德英和窦国桢又接过驻村“接力棒”,一心一意在北辛庄扎下根来。这些年,王志军用几十首诗词记录下驻村工作的所见、所感、所闻,无不饱含深情。是呀!这段历程怎能不让人感慨,因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史诗。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玲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