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观察 | 我眼中的雷锋,我身边的雷锋

晚报观察 | 我眼中的雷锋,我身边的雷锋
2024-03-05 08:51 邯郸晚报 编辑:张梦非

我眼中的雷锋,我身边的雷锋

自1963年起,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春去秋来,“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几个苍劲大字成为这个时代的旗帜,在中国大地家喻户晓。而其代表的雷锋精神也被一代代赓续传承,成为超越时代的精神坐标。

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深入校园、社区、街头,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记录他们眼中的雷锋,感悟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

李静昕 8岁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班会上,班主任带领学生们一起演唱了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峰峰矿区大峪小学二年级学生李静昕唱得响亮,听得认真。

“大家边看关于雷锋的纪录片,然后回想一下,咱们身边有没有雷锋,他是谁?第三节语文课,我们找同学来讲一讲身边小雷锋的故事。”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让李静昕陷入了思考。

在她眼中,墙上贴着的流动红旗,是整个班级的同学共同付出的努力。而在其中,她脑海里浮现了一个高高的身影。

早读时,这个高个子便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忙活起来。每天他总是很早到校,刚放下书包,就一手提着一个拖把跑去楼道洗,回来后,捡起桌脚下前一天值日生未处理干净的垃圾,才放心去读书。

他是李浩轩,是李静昕的同桌。如果不是这么近的距离,几乎不会注意到他做的一件件琐碎的事情。他不是班长,却天天被同学们围在中心;他也不是劳动委员,却经常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

李静昕这样回想着,下课铃声响起,李浩轩又开始习惯性地来回在教室内“巡逻”,眼睛却紧盯着地面,拾垃圾,捡碎纸,生怕被“小红帽”发现扣分。突然他的目光锁定在了垃圾桶上,看着快涌出来的垃圾,李浩轩一个箭步便冲了过去,拎着垃圾桶,冲向了楼下的垃圾箱。

几分钟后,他气喘吁吁地跑上楼,屁股还没坐稳,用余光一瞥,又盯上了讲台上空空如也的粉笔盒,便马不停蹄地冲向了办公室,转眼间又抱来了几盒粉笔。

上课铃声响起,看着坐在身旁直喘粗气,涨红了脸的同桌,李静昕不禁问道:“你不累吗?”李浩轩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却洋溢着最真实、最快乐的笑容。

就在这一刻,李静昕想好了下节课要讲的故事开头。“我眼里的雷锋,就是我的同桌……”

张红梅 44岁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

现任邯郸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一科科长的张红梅,自1999年进入市中心血站工作以来,先后在检验科、机采科、献血服务科工作。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张红梅有些感慨。

“近几年能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这里面有刚成年的大学生,也有已到退休年龄的热心市民。”张红梅说,在她看来,这群无偿献血志愿者尽管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地方,却都在用滚烫的热血挽救着素未谋面的生命,他们就是当代雷锋。

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关静丽是张红梅的老熟人了,从1997年第一次献血以来,她已参与无偿献血27年,献血总量达到57000毫升,多次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关姐如今55岁,为了保证能够定期无偿献血,主动减肥,平时吃饭也刻意把口味都变清淡了。”张红梅介绍,一直以来,血液作为特殊的“生命物资”,如果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会直接影响医院救治,甚至危及生命。

而每当遇到紧急情况,接到医院紧急用血的需求时,这些志愿者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我近期没献过,让我来……”“我离得近,我现在就去……”

献出自己可再生的血液,挽救的是不可重来的生命。在张红梅的记忆里,有数不清的老相识,更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

现在馆陶县公安局任职的杲光兴曾是一名军人,从2008年开始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达93次,22400毫升。他不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偿献血光荣”的理念,更引领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2018年,他发起成立馆陶县小桔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已发展到700余人,团队累计捐献200万余毫升血液。

“我们的队伍真是越来越壮大,自2020年以来,我市每年无偿献血近12万人次,年采供血量高达40吨以上。”采访最后,张红梅给记者说了这样一组数据,而这数字背后,不仅记录着多年来城市爱心的传递,涌动着生机勃勃的奉献力量,更是当代雷锋精神的最好体现。

undefined

段其兴 79岁

当被问起身边的雷锋,军营路社区四号院居民段其兴爽快地答道,“那肯定是老许啊。”

老许,原名叫许洪全,是军营路社区四号院志愿者,今年84岁高龄。

身穿一个红马甲、脚踩一双运动鞋,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笑呵呵的,是很多居民对于许洪全的最深印象。

退休后,闲不住的许洪全总是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点事情做。对于这份没有任何报酬的志愿者工作,他始终带着热情和干劲。

每天早上,他总会提前打开社区服务中心的大门,打扫卫生、整理宣传单页、为居民答疑解惑……在社区,到处可见他的身影。

“社区服务中心就好像他的‘根据地’一样,每天都会驻扎在这里。”段其兴笑称,由于经常“浸泡”在基层一线现场,一来二往,许洪全几乎成为社区的“编外人员”,居民有什么事,渐渐地也总和他反映。

今年五十多岁的刘利军,前几年因为意外,下肢瘫痪,行动不便。了解情况后,许洪全一有空就往他家里跑,还积极和社区干部反映,主动对其进行帮扶。

不仅如此,居民区里有落叶了,他就主动去打扫;邻居家发生口角,他主动去调解;独居老人家下水道堵了,他就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小区改造时,他跑前跑后,建议旧砖再利用,为社区节约开支……周围群众的大小事他都记在心上,社区的工作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忙。

“前两年疫情期间,许洪全还带领几名志愿者,协助测温、执勤站岗,八十多岁的高龄,还始终奉献在一线。要问谁是雷锋,这就是!”段其兴说道。

如今,传承发扬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深刻记忆,它根植于人们的内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走进新时代,雷锋精神践行者如雨后春笋,不断在邯郸大地涌现。他们的实践,让雷锋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薛雅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