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破圈”,何以“叫好又叫座”

文化名家“破圈”,何以“叫好又叫座”
2024-01-06 11:26 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谢军

df57f1d79cdf16a461ea3ee7d4b88bdc_1016004247781464.jpeg

2024年1月1日,“文化名家陪你过新年”活动在石家庄市任源艺术空间举办。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桂云(中)一边表演,一边为观众讲解戏曲知识。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2024年1月1日,“文化名家陪你过新年”活动在石家庄市任源艺术空间举办。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桂云(中)一边表演,一边为观众讲解戏曲知识。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一边是书法家笔下、剪纸传承人手里的“龙”,栩栩如生,姿态万千;一边是身着汉服的年轻观众,衣袂飘飘,屏息凝视。

1月1日,在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的任源艺术空间,举办了一场名为“文化名家陪你过新年”的活动。5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里,观众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一场奇妙的跨界讲座正在进行,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这是一次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探索,由任源艺术空间发起,5家文化名家工作室联合举办。现场大咖云集,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桂云,有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还有非遗“行唐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成龙等。

文化名家“破圈”,何以“叫好又叫座”?

打破物理空间的“圈”

探索“名家+”跨界合作新模式

“龙凤阁里把衣换……”吴桂云一亮嗓,顿时惊艳四座,引得观众齐声喝彩。可在接到邀请之初,她也曾经犯难:戏曲名家跨界到书法家工作室表演,这个“圈”该怎么破?

“得找一个‘对接口’把传统文化激活,让观众喜欢看、看得懂。”吴桂云考虑再三,决定用无实物表演的形式,带大家探寻中国戏曲的奥妙。

“马鞭代表红鬃烈马,三四人就代表千军万马,六七步意味着走过了万水千山。”吴桂云拿出马鞭、髯口等道具,一边表演一边讲解。娓娓道来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抽象变得可感可知起来。

“听了吴老师介绍,发现中国戏曲真有趣,每一个动作、表情都是有内涵的。”跟着名家穿越时空,12岁的小观众王涵宇感受到其中魅力。

为啥要“破圈”,和其他名家一起搞活动?

在任源艺术空间创办者、书法家任源看来,随着市民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服务也要进行精准的供给侧改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要打破物理空间的‘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喜欢萝卜的人找到萝卜,喜欢青菜的人找到青菜。”

想法一出,名家们一拍即合——跨界合作,向观众提供更专业、更贴近的文化服务。依托各领域名家资源,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也是他们合作背后的匠心所在。

名家“破圈”,让文化名家工作室“闯”出一条路。高大上的主题、接地气的呈现、学识渊博的名家,高品质文化供给吸引了更多观众慕名而来,懂书法的人来了,爱戏曲的人来了,想学剪纸的人也来了。

“在家门口就能见到书法名家,从姿势到笔法手把手指导,孩子嚷嚷着回去也要学,多好的艺术熏陶!”家住石家庄市石辐小区的田永平,专门带10岁的女儿来参加。

从“破圈”到“融合”,名家们创作的积极性也高起来了。

“这是一种双向赋能,让我们能更好地扎根到群众中去。”吴桂云说,通过这个平台,她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对接群众需求,并从群众中汲取更多营养,这也是戏曲传承中很重要的一点。

“通过文化名家工作室,文化名家走出自己的圈子,把传播与传承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梁勇深有感触地说。

打破传统思维的“圈”

拓展“文化+”多元文化生态

1624940fbe73195b5f8d93eef6f3e3b0_1016009085965484_content.jpeg

2024年1月1日,“文化名家陪你过新年”活动在石家庄市任源艺术空间举办。任源艺术空间创办者、书法家任源(右)等文化名家为群众写“福”字。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眼前是翠竹婆娑,耳边是古乐清淌,闻到的是阵阵茶香,走进任源艺术空间,你很难不被这里的氛围吸引。

“看到活动预告,我一大早就从高新区赶过来了。”书法爱好者白云飞在一幅作品前看得出神:上面是任源书写的隶书“龙”,下面是根据字形剪出的“龙”。

“这幅作品叫‘年年有余’。看到任源老师的书法作品,我受启发创作了这幅剪纸作品。”作者赵成龙在一旁介绍。

这样珍贵的现场探讨,让白云飞直呼过瘾:“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这趟来得值!”

如何把文化服务更好地推送出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比名家更重要的,是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任源认为,“要打破传统思维的‘圈’,拓展‘文化+’多元文化生态,打造一个人人可以参与、具有多元文化生态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任源艺术空间用“空间”非“书法”做名字,就是因为想以一种“做加法”的开放姿态,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书法,不断挖掘“文化+”新的可能性。

如今,这里不仅仅有书法,还有美术、篆刻、剪纸、戏曲等的展览展示,有培训、沙龙、笔会等免费教学和交流互动活动,更有办到小区门口的音乐会,开到社区、学校、军营里的书法、美术、朗诵课,吸引不同的人群走进来,让更多人与“美”相遇。

退休后,69岁的格调春天小区居民李华群,每天雷打不动要到家门口的任源艺术空间“泡”一下午。“除了书法展、画展,我最爱听各种讲座,精神不断‘拔节’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美也理解得越发深刻。”老人激动不已。

“新的一年,我将邀请更多各领域文化名家来这里,和大家一起度过更有文化味儿的美好时光,让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好作用。”任源说。(河北日报记者 周洁 张晓超)

编辑:新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