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中刻下时代的呵护

年轮中刻下时代的呵护
2023-08-29 09:30 邯郸日报 编辑:李晓玲1

undefined

邯山区河沙镇小堤村古枣树群。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学维 摄

一圈圈年轮,记录着村落的变迁,见证着人来人往,陪着一代代人长大、变老。古树庇护着村民,村民守护着古树。

古树名木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面摸清“绿色家底”,不断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进一步筑牢古树名木的“保护伞”。

承载文脉 留住城市印记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的“活化石”;一株名木,就是一段历史文化的“活日志”,古树名木更是一座城市发展和人文历史传承的见证者。

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而在这“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的丛台之上,有一棵将近500年的国槐。

登两千年历史丛台,畅想赵国鼎盛景象。丛台古槐饱经几百年的风雨,见证了沧海桑田,已成为丛台公园的景中之景。

树旁的游客竖起手机支架,摆出各种姿势跟古槐合影留念。还有游客打开手机扫描树身上的“身份证”铭牌,向孩子讲述古槐的前世今生。

这棵古槐至今枝繁叶茂,茁壮挺拔,相传为明代嘉靖年间修丛台时所栽。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是生长在大地上,而是生长在丛台之上。丛台二层平台约28米高,一层平台约15米,此树长在一层平台的中部。高台之上这棵参天大树,为武灵丛台增添了名气。

近年随着古树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市园林局植保处因地制宜对丛台古槐进行了复壮保护。地上部分进行了中空树洞内加固、仿真艺术修补、腐朽树体清理、消毒杀菌、防腐处理;通过安装树体支撑,保障古树树体安全性和稳固性;在周围加装护栏,减少游人触摸;底部铺设松树皮,增加水和空气的渗透性,松脂和松油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改善了生长环境。古树的部分根系已经深入城墙,为了更好地通气、排水,地下部分铺设了复壮井、复壮沟。

“前两天持续降雨,复壮井可以为古树尽可能多地排水、透气。同时地面上留存的井口可以方便养护人员向井内注入营养液等,通过古树根系的吸收使古树保持生机。”市园林局植保处工程师刘晓凯说。

此外在丛台公园、学步桥广场还有两棵分别为树龄314年、151年的古槐。

“为保护这些古槐,我们强化绿地养护巡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定期治理尺蠖、天牛等害虫。有专人浇水、施肥、清除枯枝死叶,并把日常工作记录在案,方便管理。”刘晓凯说,“我们会持续完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精确管护,定期对生长环境进行监测,按需复壮,更换营养追肥、加大地表通气、修复树洞,确保其正常生长。”

心存敬畏 守此方寸林

“小堤枣树小堤人,生息相伴度年轮。关键时刻救生死,犹如父母生养亲。”这是农民诗人王金贵所歌咏的古枣树群。

走进邯山区河沙镇小堤村,沿着蜿蜒进村路行车,村子四面树林环抱。村民的住房错落有序地分布在古枣林中,房前屋后与古枣树群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枣林郁郁葱葱,一串串翠绿的枣子挂满枝头。几位老人倚坐在树影斑驳的长廊下闲聊,村庄的一切都悠闲而缓慢,时光在这里仿佛停下了脚步。

小堤村村南、村北、村西保有三片古枣林,其中560棵枣树树龄均在200年至700年间。古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能产枣,因此小堤又被人们称作“古枣园”。

每一株古树,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更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承载着一片地域的美好记忆,寄托着一个地方的深厚情感。

树下乘凉的老人说:“遇到灾荒年,村民就用红枣充饥、换粮食,枣树就是救命树,所以祖祖辈辈对古枣林心存敬畏、爱护有加。”

“我们的祖先迁徙至此看到这片古枣林和途径的古漳河水道才决定留在这里繁衍生息,可以说没有古枣树就没有小堤村。”小堤村村干部王岩岭介绍。“小堤村的枣树和别的不一样,它是特殊的品种,内无核,味甘美。每年八月十五左右还会有打枣节,这一天也是村里的盛大节日。全村男女老少,准备好长木棍、篮子聚在枣树下,相互招呼争相打枣。”

小堤村的枣树靠老枣树根系萌蘖而生。老树四周根系萌发新芽,等到小树苗长大再将小树与母树分离,栽植到其他的地方,然后长成参天大树。

近年来,随着树龄增加,部分树木出现生长势较弱的情况,一度面临枣疯病、枣虱子等疾病危机。邯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绿化办主任田淑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古树就像一位老人,需要专业化、精细化护理。我们组织了专业管护队伍,进行日常巡护,并在古树周围安装了护栏。”此外,他们积极联系市林业局专家无论从病虫害防治,还是从种质资源调查上报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田淑霞翻开古枣树群一树一档保护档案,里面清楚地记录着树的编号以及本月所做的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在市园林局、邯山区城管局、小堤村村委等多方精心保护下,古枣园里一颗颗历经沧桑的枣树依然硕果累累。

“一棵古枣树的鲜枣产量在三百斤左右,加上近年来发展种植的枣树产量,全村每年鲜枣就可以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我们还开发了干枣、枣酒、枣馒头、枣汁等特色食品。”王岩岭说。

创新保护 枝繁叶更茂

千金易得,古木难求,邯郸市古树名木资源数量较多,种类丰富。目前,全市城镇已确认登记的古树名木共有123余株,古树群24个,其中一级古树37株、二级古树22株、三级古树63株,名木1株。

老树其寿,生生不息。为摸清全市城镇古树名木底数,实现古树名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市建设局多方牵头对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进行摸底调查,对树高、树龄、树种、保护等级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古树树龄越大,越容易有健康问题,目前古树名木的保护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保护设施和树体养护。”市建设局魏永庆说,我市历来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落实管护责任人,尤其是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规范科学;技术人员对古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监测、及时汇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控。

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千差万别,古树名木的种类特点和生长习性也千差万别,在长期适应环境生长的过程中还有其特殊的情况。因此,在保护古树名木的过程中,一树一方案、一树一档案、一树一员,是让古树名木焕发活力的关键。

涉县创新“林长制+古树名木”管护模式,采取挂牌保护、配备监护员、讲好古树名木故事等多项举措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全县实现古树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林长制网格化管理落实管护,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各级林长制重要考核内容;对古树名木逐一排查,发现受损或濒危的古树及时制定保护和修复方案;积极挖掘古树文化,先后制作了《年轮里的记忆》《紫荆、丁香花香迎客来》等宣传片,讲好古树故事,延续文化脉络。

武安市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保护工作,为古树名木撑起“司法保护伞”。

峰峰矿区对全区古树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在对树木登记造册的基础上,进行挂牌保护。今年为峰峰村古槐、上官庄二村古桑等五棵古树申请了保护项目资金,让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枝繁叶茂。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古树名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形成人人爱护的浓厚氛围,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青春永驻。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璇 刘子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