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乡村振兴“幸福果”

种出乡村振兴“幸福果”
2023-05-11 07:58 邯郸日报 编辑:张梦非

种出乡村振兴“幸福果”

——总书记关注的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在曲周系列报道(下)

观察小麦长势、扎土钻取样、测土壤肥力……5月8日上午,和往常一样,中国农业大学的吴玉淼、宋安琪、李蕙等5名“00后”硕士研究生一头扎进曲周县白寨镇北油村西头的农田里,开始分工做试验。

曲周县白寨镇是养鸡大镇,不仅养殖数量多,且养殖密度高。5名硕士研究生自去年6月入驻白寨科技小院后,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当地种植业与养殖业脱节,养鸡场中产生的大量鸡粪被白白浪费。“我们以种养高效结合为突破口,对饲料、圈舍、粪便、种植等环节进行绿色处理,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循环的模式,实现氨氮减排、养殖管理水平提升、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宋安琪说。

在曲周,像吴玉淼、宋安琪这样的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共有21人,分散于当地5所科技小院内。他们三年的硕士培养,有两年要在田间地头完成。

地处黄淮海平原的曲周,辖域内有20多万亩盐碱地。50年前,他们老师的老师来到这里治理盐碱,住的是漏土、漏风、漏雨的土坯房,顿顿吃的是高粱、红薯,喝的是苦咸水。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老师们都和农民一起挖沟、打坝、治碱……后来,他们学长的学长也来到这里找苦吃。

“50年来,几代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曲周,艰苦奋斗,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米粮川。改土治碱成果逐渐走出曲周,推广到全国,涉及3.8亿人口、4.7亿低产耕地的治理。为此,‘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研究’与‘两弹一星’一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科技小院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哽咽着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老辈农大人给我们留下了‘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日前,总书记的回信又给广大师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新时期、新课题,农大师生们必将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继承老辈人精神财富,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事业上建功立业。”

初来曲周农村不久,宋安琪手上冻了口子,吴玉淼患上湿疹,但他们只是抹点药膏,在疾患未消的情况下,就跟师兄师姐骑着三轮车转农田、钻大棚、进养鸡场做调研,晚上接着做试验分析、撰写工作日志……他们一天也没有轻松过。

“通过添加微生物技术,我们把腐熟的鸡粪制成无臭味有机肥,这种肥还田能够促进农作物生长,成熟后的农作物又可以给蛋鸡提供优质饲料。”指着眼前黄褐色中夹杂些许灰白色的土壤,宋安琪解释道。

还有更妙的招,李蕙通过在鸡粪里添加发酵剂、功能性菌群、凹凸棒等,不但减少了肥料腐熟发酵时间,还提高了有机肥的肥效,使种子发芽率由70%提升到85%以上。

北油村党支部书记吕雾云告诉记者:“近年来,经过科技小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村里发展起种养一体化绿色产业,集体收入翻了一番,村民平均年增收近1万元。”

眼下正值甜叶菊苗移栽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苗乐园科技小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晶和师兄师姐忙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为种植户提供甜叶菊幼苗移栽技术。他们还联合本地龙头企业全力推广甜叶菊种植,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甜叶菊人工栽培难度较大,我们起初不相信没下过田地、没干过农活的学生可以凭借书本知识种出甜叶菊。但通过科技小院带来的技术支持,镇上种的甜叶菊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有了提升,全新的种植模式,也彻底颠覆了农民的传统观念。”曲周县曲周镇甜叶菊种植户刘瑞平说。

“小院虽小力量却大,做好一个科技小院,就能带动一方产业,辐射大片农村地区。”曲周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白向东介绍,以科技小院硕士研究生为技术骨干,全县已成功引进各类新产业、新品种、新型助农增收项目260多个,培养新型科技农民8万余人,在加快农民致富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离开苗乐园科技小院,记者驱车来到10公里外的曲周县王庄村,偶遇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王庄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张哲和冯佳如。那一刻,她们正骑着电三轮车走街串巷,向村民反复宣讲防治庄稼病虫害、科学施肥等知识。“我们好似给农作物看病的医生兼外卖员,接到农户求助电话后,马上带着植保无人机上门给农田和果园提供打药、施肥等服务。”张哲坐在三轮车后座上笑着说。

赶上饭点,热情的村民非要留张哲和冯佳如在家里吃饭,没有拘谨和拿捏,冯佳如端起饭碗就吃,用她的话说:“我们只有与村民吃一锅饭、同坐一条凳、拉拉家常、谈谈心,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把服务‘三农’的工作做好。”

“部分学生听说要下地、驻村,刚开始有些抵触,但在农村待段时间后,就不这么想了。他们逐渐学到了自立和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尤其是在‘自找苦吃’中品悟到‘幸福的甜’。”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科技小院负责人焦小强副教授说。

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曲周科技小院服务“三农”模式,不仅在中国24个省区市的乡村振兴中大显神威,还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把科技小院的“曲周样板”带到遥远的非洲。截至目前,中非科技小院已先后为12个非洲国家培养了60多名农学类研究生人才。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昆 刘芳/文 李磊/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