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2023-04-11 09:17 邯郸日报 编辑:张静

在近期召开的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共有25项科技成果荣获2022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此次获奖项目数量及等级均为我市历史最好成绩,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数创历史新高,占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总数的20.8%。

2022年,我市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科技创新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主体培育、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工作成效突出,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组配、试种、收获、淘汰……河北沃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出的河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自育玉米品种“沃玉3号”,凭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倒性好、抗病抗逆性显著等优势,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2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市科技部门针对“532”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大“谋划一批、研发一批、转化一批、落地一批”的项目推进力度。

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和奖励取得新突破。市科技局对有望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的项目,深入跟进,定期进现场、进车间、进实验室,了解项目进度、解决问题,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6项、资金1.89亿元,其中718所2项列入国家科技专项,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9项。晨光生物、沃土种业等5家单位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共22个)。

加快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市科技局根据我市主导产业需求布局实施市级科技项目,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加快推动延链补链强链。聚焦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2022年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106项,安排专项资金2290万元,支持邯钢公司的“吉帕级超高强汽车板关键技术”、汉光重工的“人工智能感知关键技术”、恒博新材料的“半导体设备用高纯陶瓷氧化铝粉”等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委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大邯郸创新研究院为我市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提出对策。

关键创新指标全省领先

“创新是晨光人的基因,没有创新就没有晨光生物的今天。”晨光生物叶黄素酯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获奖代表并上台领奖的晨光生物副总经理连运河说,他见证了公司从一个作坊式小厂发展成植物提取物领军企业,在行业内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全过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我市科技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多方支持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首超全国平均水平。我市通过财政引导、科技金融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并确保企业研发投入“应报尽报”“应统尽统”,及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2021年度全市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97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之比达到92.3%,带动我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6%,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投入强度全省第一、增长幅度全省第一、跃升位次全省第一。

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保持全省第一。我市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及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和高校院所成果转移清单,对邯钢、新峰水泥等技术交易大户做好集中培训、上门辅导、跟踪服务,提高企业参与技术合同登记的积极性,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活跃增长势头。2022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86.9亿元,连续五年全省第一。

创新主体快速增长。我市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认定工作。2022年,全市省级科技领军企业总量达到6家,首批认定中船派瑞氢能、钢诺新材料等11家市级科技领军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9家,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5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365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9家。

高能级平台增长迅速。我市按照梯次推进、联合共建的方式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2022年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1家,全市省级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19家,派瑞特气牵头组建河北省电子特种气体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为全省首批认定的3家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新认定市级研发平台30家,总量达到174家,实现了重点产业和区域全覆盖。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星创天地7家,省级以上双创平台达到126家。

协同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要想永立行业潮头,必须持续创新。晨光生物进军叶黄素产业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该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3项,PCT专利5项,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而且带动我国叶黄素在国际市场占比达80%以上,近三年新增产品销售额30多亿元。”晨光生物副总经理连运河说,一系列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

在协同创新方面,我市加快引进京津成果、项目、人才等创新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精准合作平台,拓宽企业和高校院所合作领域。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北大邯郸创新研究院完成了植物蛋白系列食品、小型化宽量程真空变送器、智能化区域产业大脑平台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孵化企业5家,为200多家企业提供诊断、咨询等服务,2022年底被省科技厅评为第一批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北科院邯郸分院建设“一器三中心”,引进大宗固废非金属材料、智慧热力系统等重点产业项目10个,入驻企业16家、创新创业团队10家。

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对接。我市科技部门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深化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组织科技部领军人才邯郸行、科技成果直通车等对接活动,新增院士合作单位5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促成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3项(全省共10项),引进河北省“外专百人计划”1项,实施国家级外专引智项目1项、省级2项,全市现有院士合作单位9个、河北省国际合作基地16家,省级产业创新创业团队总数达到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英才总数达到143名,各类科研人员达2.1万人。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瑞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