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村庄一“路”生 花

我们的村庄一“路”生 花
2023-03-21 10:47 邯郸日报 编辑:李茗茜

穿过青山绿水、平原沃野、城市乡村……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如银丝带,蜿蜒在乡村大地,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织就人居“美丽景”,绘就乡村“振兴图”。

涉县旅游环线。

到2022年末,邯郸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7589公里,“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达到20个,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省级示范县全域覆盖的城市。涉县、邱县、武安市、广平县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成安县、馆陶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那么,越来越完善的农村路网,给我们的村庄带来了什么?

铺就产业腾飞路

“人靠路走、车靠路行、村靠路富”。农村公路一头连着广大百姓,一头连着致富希望。近年来邯郸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充分考虑经济、人文等地域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公路+”的方式,为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 ,农民的钱袋子鼓了,好日子蒸蒸日上。

邱县老沙河观光路。

与春光同行,沿着邱新线一路向南,就到了邱县邱城镇后段寨村——家喻户晓的红薯小镇,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贯穿村庄,生动的墙体彩绘渐渐浮现,两旁的村居屋舍鳞次栉比,民宿里飘出阵阵烤红薯的香气……

“县里把产业路通到了红薯窖门口,大货车进来了,装卸省力了,产品卖得更远了。”谈起企业的未来,沐泽薯业负责人武中强笑眯眯地对记者说,“把蜂蜜红薯放到网上卖火了,公司与京东线上平台达成合作意向,一下就签约了1500吨。物流直接来我们这儿分批把红薯拉走,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价格最高卖到每公斤40元,去年辐射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打通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农村土路正在大变样。

“这条路以前不好走,雨天走路打滑,车辆根本不敢进。”村民赵兰海是沐泽薯业的装卸工,他向记者讲述了邱新线整修前的景象。“那时候,我们只能用电三轮、小推车运红薯,一天也就运几百斤。路坑坑洼洼的,红薯又是最怕磕碰的,非常担心影响品质。”

同样受益的还有邱县新井头村经营丝棉木生意的孙洪峰,“丝棉木胸径最大达到35厘米,所需的运输货车和大型养护农机现在进出都很方便。如今我们的苗木供不应求,每亩每年经济效益1万余元。”

阡陌纵横万亩连,往来交织产业兴。

修剪树木。

曲周县按照“南兴农、北强工、中间带流通”的路网布局理念,科学规划,修建农大路,成为工业园区的骨架和血脉。

魏县不断完善农村路网,一大批帮扶微工厂落户,为农村半劳力弱劳力群体开辟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渠道。路通业兴,2022年帮扶微工厂平均提升经济效益15%,务工人员收入月均增加300元,带动就业同期增加1100人,年产值2亿元。

峰峰矿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新建的“四好农村路”,依次连接南山村、仁义村等7个村,并与峰岳公路、魏峰公路等主干线相接,农产品出村进城一路畅通,成为联通城乡的共富路。

馆陶县振兴路、发展大道串联起黄瓜小镇、粮画小镇、黄梨小镇,邯郸美食从这里走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餐桌。

串起乡村好风景

最好的风景在家乡。一条条穿越山川河流、蜿蜒在山乡村落的公路,串起城市与乡村,将一方山水风景、人文风貌铺展开来。

武安市白云大道。

邯郸,西高东低,山区平原,各不相同。

在西部山区,雄奇壮美的太行山是大自然的馈赠。沿着太行山随势而起的一条条旅游大道,串起山坳里最美的风景。远居深山的农民也因这条条畅而美的农村公路迈向新的幸福生活。

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全长30多公里,途经33个村,串联起29个景点,如响堂山石窟、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太行药王谷等,成为太行山旅游的观光路,不仅美了自然风景,也甜了百姓生活。

一条盘山而上的公路——涉县圣福天路,跨越千米海拔将山脚与山脊连接,曲走龙蛇间,松柏簇拥、鲜花披肩,串起响石岭、奋斗楼等文化节点70余处。漫游其间,既是超然于外的身心愉悦,也是触达心灵的精神洗礼。

武安白云大道,山川蜿蜒、水雾缭绕,草木葱茏、处处仙境。京娘湖、东太行、七步沟、花溪谷、莲花洞、朝阳沟等景区以路为“媒”,形成四通八达的旅游大格局。

整修路面。

旅游路,也是民生路,更是乡村振兴路。“路畅了,出行更方便了。”对山区群众来说,这是最直接的感受,“但路畅,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时间,还有生产生活”。

涉县偏店乡偏店村党支部书记程玉新说:“以前出村道路不仅窄,而且坑坑洼洼,村里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路面改造提升后,村民在村里搞起了养殖业,种起了中药材,生活越过越红火。”对此,养鸡户张中廷也深有感触:“路修到了养殖场门口,鸡蛋往外运输很方便。”下一步,他还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力争每天产鸡蛋800斤。

不仅仅是偏店村,太行山下的人们纷纷以路为依托,不断美化乡村、发展旅游,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民宿,卖起了山货,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富春山居图。

在东部平原,每条公路,虽无西部公路的澎湃之姿,但也是一路风景,美不胜收。

依水而建——滏阳河流到哪里,“四好农村路”就跟进到哪里。鸡泽县滏阳河畔观光路,有水有绿有风景,成为一条让群众行有绿护、坐有绿享、玩有去处的生态廊道。

养护路肩。

穿田而过——曲周县坚持路网、林网、水网、田网“四网并建”的原则,构建了“以路为骨、林随路走、水随林行、田路分家”的大美格局。

东部县区以路为依托,深挖农业潜力,发展了采摘、康养、观光等产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阡陌纵横向美好

修好“便民路”,通往“百姓心”。为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各地都在持续发力。

我市创新开发和使用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协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维修养护、应急处置、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无论春夏秋冬,公路医生都在路上忙碌,从清扫路面、修剪树木、打理花草,到培护路肩、疏通边沟、修补坑槽等等,公路上的大事小情,他们都及时处理,保路面健康,助力乡村振兴。

绿化培土。

同时,各县(市、区)也致力于探索农村公路管护新模式。其中,广平县引入市场化机制,实施养管分离,形成“政府监管、企业养护、社会监督”的养护模式,让养护更专业更及时。目前,这一模式正在魏县、成安县、鸡泽县、曲周县和涉县推广开来,不断提升全市农村公路管理水平。

公路管护,管的是路,护的是群众利益。作为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广大农民对家门口的这条路有着特殊的感情。

五年前,年近古稀的大名县大街镇大街村王殿臣、吴金焕老两口在家门口——从峰路当起了义务护路员。每天吃过早饭,他们都身着橘红养护服,拿着扫帚、扛着铁锹,在公路这头走走,那头转转,清除沿线垃圾、培护水毁路肩、修剪路树苗木……在他们的精心管护下,路面整洁、路肩平整、边沟顺畅、苗木整齐,为群众打造了畅通优美的出行环境。

“你们一分钱不赚,每天瞎忙活啥?”每当被问起,老两口总是笑着说:“政府给咱修了这么好的路,我们也要爱惜,没事了打扫打扫,路上干干净净,咱们走着也舒坦。”

如今的大名县大街镇从峰路,路面干净整洁,路旁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俨然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一条好路,就是要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为运营好“四好农村路”,我市各县(市、区)不断探索公路的运营机制,力争发挥农村公路最大效益。其中,涉县不断深化客货邮一体融合发展,在公交北站、客运北站建立快递物流分拣中心,着力构建以综合客运站为枢纽、镇级驿站为中转站、沿线候车亭为集散点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打通微循环,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渠道,客货一体,经济高效,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

一条道路,承载着希望,凝聚着期盼。“我们将持续做好‘四好农村路’各项工作,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目标,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加快农村公路提升建设,让一条条农村公路真正成为群众的安心路、致富路。”采访中,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殷社林表示,2023年,全市将继续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90公里,改造危桥10座,不断优化提升路面舒适性和安全性,努力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群众交通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常雪平 李璇 图片由市交通运输局 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