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白皮书(2022年)》发布: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大数据白皮书(2022年)》发布: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2023-01-06 15:09 人民数据 编辑:张振山

在1月4日举行的第五届数据资产管理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大数据白皮书(2022年)》。据白皮书显示,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高速增长,2021年增加到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复合增长率超过30%。

白皮书聚焦过去一年来大数据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分析总结全球和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总体态势,并重点针对数据存储与计算、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流通、数据安全五大核心领域,逐一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特征、问题和趋势,最后对我国大数据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与研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中国大数据产业不断取得突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中国发表大数据领域论文量占全球31%,大数据相关专利受理总数占全球超50%,均位居第一。

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主体总量超18万家,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生态体系持续优化。此外,大数据产业市场前景广受认可,2021年大数据相关企业获投总金额超过800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何宝宏也指出,当前数据流通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数据权属界定的场景与问题复杂,对于参与数据流通的主体权利关系,理论、制度和产业实践层面均尚未形成共识;二是数据的估值定价尚缺乏科学、标准的评价方法;三是数据流通的准入、竞争等行为约束没有清晰的法律界定,配套规则不完善;四是隐私计算等数据流通关键技术应用不成熟。

而在数据流通领域未来发展方面,白皮书则提出了三点趋势:一是公共数据开放带动数据流通供给,高价值公共数据将成为解决数据供给不充足,激活市场主体的重要手段;二是场景化的技术分级框架将促进数据安全流通实践落地,实现数据可控程度和数据流通价值的最大化;三是可信流通体系将为数据有序流通提供条件,形成规范的可信流通体系,在提高数据流通效率的同时,实现对数据流通全流程的动态可控。

白皮书核心观点

1.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好动力足。我国大数据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产业规模高速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前景广受认可,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近一年,我国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持续加码,为大数据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数据存储与计算领域通过深度优化实现提质增效。经过60余年发展,数据存储与计算领域总体技术框架趋于成熟,在此基础上,以云化、湖仓一体为代表的深度优化理念不断涌现,并逐步应用,为数据存储与计算领域进一步降本提质提供了新范式。

3. 数据管理领域在政策引领下规模化落地。2020年来,行业、地方大力推动DCMM贯标评估,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提升数据管理能力,累计完成近千家企业的评估。各领域企业的数据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顶层统筹规划数据管理工作,我国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呈现大规模落地态势。

4. 数据流通领域流通规范体系加速构建。制度创新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以《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我国数据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技术创新方面,数据流通技术提供了“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的数据服务新范式,为企业安全地获取和利用外部数据提供了技术可能。

5. 数据应用领域积极探索数据深层价值的释放路径。由于技术能力不足、前序工作未就绪等因素限制,传统数据应用主要针对的是少量、局部、非实时数据,依赖大量人工决策,导致数据主要释放其浅层价值。当前,国内外各方正积极探索新的数据应用方法论,并在不同行业、不同场景进行滚动式实践,从而释放数据深层价值,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

6. 强需求牵引数据安全产业生态飞速发展。2021年来,数据安全体系建设进程明显提速。政策层面,数据安全法律政策逐步细化,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为企业数据安全建设提供政策引领;技术层面,数据安全技术产品蓬勃发展,数据安全培训、数据安全评估等方面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