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2022-12-29 21:55 中国新闻网 编辑:马红波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陈杭)近日,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获奖。

其中,谢晓亮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肖云峰、程群峰、颉伟、宋江平、高扬、邓方、刘鸿瑾、陈云霁、魏运9人荣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阿尔门·谢尔盖耶夫、哈维尔·加西亚·德·阿巴霍、哈里斯·莱温、彼得·沙夫、福田敏男、本哈德·施密德6人荣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介绍,获奖者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或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创造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的最高奖。获奖者北京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在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为单个人体细胞的基因组测序和三维结构研究提供了精准手段,并成功实现了单细胞基因组学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

30项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包括一等奖5项,二等奖25项;12项成果荣获技术发明奖,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149项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一等奖37项,二等奖112项。

据悉,基础研究在高能天体物理、动力电池、高温超导、纳米药物等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突破。获奖成果中既有聚焦科学问题、勇攀科学高峰的自由探索类成果,也有面向产业发展、突破核心技术的目标导向类成果。

高精尖产业领域成果占比88%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获奖成果中高精尖产业领域的成果有168项,占比88%。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一批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为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获奖成果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碳达峰碳中和、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和重大战略,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作出了北京贡献。“大型二氧化碳制冷及其跨临界全热回收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大学张信荣等人构建了跨临界CO2直膨制冷、制冰及全热回收和新型CO2复叠式大型制冷系统,成功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国家冰上训练中心,打造了奥运史上“最快”冰面。

此外,获奖成果涵盖检验检测、疫情监测分析等疫情防控技术,心脏移植、人工角膜、生殖医学等医疗技术,以及智能生活、绿色环保等民生保障技术,释放科技创新红利,为民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