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邯郸场景】建设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文化强市

【中国式现代化邯郸场景】建设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文化强市
2022-12-23 10:36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张静

建设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文化强市

到2027年,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跨越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成区域文化旅游中心,成为文化强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把建设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文化强市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邯郸场景之一,持续繁荣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文说。

前不久,“中非情缘”(第三季)——中国电影非洲行活动拉开帷幕,由邯郸籍创作团队策划导演,并在邯郸取景拍摄的电影《村里来了个洋媳妇》作为活动重点推介的影视作品之一,登录非洲14个国家主流媒体同当地观众见面,引发热烈反响。这是邯郸文艺精品创作的又一成功范例。近年来,我市文艺创作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大型舞台剧《天绿》和纪录片《周总理与娃娃剧团》均获得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我市将开展艺术精品创作攀峰行动。通过加强艺术创作引导,把好文艺创作导向关,挖掘整理、复排提升一批传统(保留)剧目,创作推出一批重大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精品力作。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瞄准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艺术基金,扎根人民、深植时代,持续推出具有邯郸特色的高质量舞台艺术,努力开创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邯郸文艺新局面。到2025年,全市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争取3至5部作品或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到2027年,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建立健全,推出1至2部可角逐“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的优秀剧目。

每到传统节日,邯山区南街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就热闹起来,村民们通过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来欢度佳节,村里的文化味儿十分浓厚。如今,我市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建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4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33个,农村群众可以和市里人一样,享受到丰富精彩的文化生活。

我市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增效行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评估定级标准,70%以上达到二级馆(站)标准,并争创一批省级优秀文化馆、优秀图书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空间,到2027年建成“城市书房”“乡村书吧”“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体验空间60处以上。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加快实现各级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到2027年,全市80%以上的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数字文化场馆。深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到2027年,100%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立基层文艺辅导基地。

在做好文艺精品创作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市对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也作出规划。

通过文化遗产活化赋能行动,强化文物系统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改善文物保护状况;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推进重要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邯郸段)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邯郸段)建设;成功创建并活化用好赵王城、邺城两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巩固延展成语数字化成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展示网络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支持民办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建设,到2027年,全市博物馆达到20家以上;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到2027年,设立60个以上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

开展文化产业提质行动,完善全市文化资源管理机制,建设文物资源、非遗资源、红色资源、特色资源基础性数据库,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实施邯郸七彩文化城、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加大枢纽型、核心型总部文化企业引进力度,推动文化资源产品化;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7年各县(市、区)至少形成1个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立全市重点文化企业培育清单,支持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壮大,到2027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达到300家,成功创建1家以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达到30家以上。到2027年,实现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跨越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一系列行动举措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邯郸人民将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市提出,到2035年,全市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弘扬、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全面建立,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文化成为全市人民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全面建成区域文化旅游中心,成为文化强市。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