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 | 沧州:一条运河穿城过 满目新景入画来

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 | 沧州:一条运河穿城过 满目新景入画来
2022-11-29 11:34 冀云 编辑:白云峰


“大运河上的园博会”,一城一特色,美景看不够。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崔上)在沧州园博园项目施工现场,随着沧州坊商业街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彩绘施工的建设完成,沧州园博园建设也接近尾声。走进园博园,可谓一园一风景,无论是雄风秀雅的沧趣园,还是城关巍峨的张家口园,抑或是风雅别致的石家庄园……13个城市展园总体风貌一览无余,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大运河非遗文化的集中承载地,上演“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近年来,沧州市聚焦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紧密对标国家、省上位规划,对全域216公里大运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编制《沧州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形成沧州大运河“1+6+1+1”规划体系。

无论是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盛景再现;还是古香古色的南川楼、朗吟楼,复建一新、巍然矗立;抑或是占地4000亩的园博园,建筑拔地而起……如今,漫步大运河中心城区段,一步一景醉游人。

站在东光谢家坝的巡堤大路上,触摸着两百多年的黄白色夯土,巍峨的大坝让过往游人升腾起对古人先贤由衷的敬佩。在谢家坝堤顶旁修建的大运河水工智慧展示馆里,一处处实景展示再现了当年水工筑坝的全部环节,也为更多的人了解谢家坝,感知古代水工智慧提供了绝佳去处。


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拥有1500多年建州史的沧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大运河沿途共有连镇谢家坝、捷地减河分洪设施等物质文化遗产176处,杂技、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75项。如今,众多与谢家坝一样的古老河道、建筑等历史文化瑰宝被擦亮,讲述着动人的运河故事。

近年来,沧州市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了《沧州段大运河文物保护工作方案》《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名录》等多个专项保护规划设计方案,对大运河沿线176处物质文化遗产逐一登记造册、逐项保护修复。实施标注运河工程,对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进行标注。

大运河,不只是流动的文化,更是一幅绿色的画卷。沧州百狮园位于大运河沧州段著名的“几”字形河道处,原是两个城中村。近年来,沧州市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大运河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河道清淤、征迁安置、垃圾清理等措施,将这里打造成面积470余亩的生态公园。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推进,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变得越来越美。通讯员 李晓阳 摄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水是命脉。乘着国家对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的东风,沧州市在去年完成引水1.8亿立方米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完成引调水3亿立方米,实现大运河沧州段全线通水。水,将大运河沧州段沿线的风景串珠成链、连点成片。

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彰显特色风貌、深挖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思路,全面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章,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