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疗科普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疗科普
2022-11-26 10:53 人民数据 编辑:张振山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同时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网络伪科普流传等问题,要求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该文件出台后,各地也纷纷响应并开启探索。

在此背景下,人民数据围绕科学技术普及的探索和实践工作,邀请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主任委员、科普中国品牌“达医晓护”团队创始人和负责人王韬进行专访。

1、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对此,您有何看法?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意见》的颁布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科技点亮生活,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科学知识普及的需求和期待。其次,该《意见》指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要求“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这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群众科学素养基石。最后,《意见》对新时代科学普及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是新时代开展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过去,我国的科普事业受困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加之观念的误区,“不务正业”“小儿科”的错误理念也限制了科技工作者投身系统性科普事业,科普工作往往凭借热情,活动化、临时性特点明显,难以持之以恒。本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科普工作的决心,促使了各项科普政策细化和落地,鼓舞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的信心,必将推动我国的科普事业进入新纪元。

2、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下,医学科普的发展现状如何?您觉得如何做好医疗领域的科普?

健康科普需求长期位居我国公民科普需求的第一位。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84.7%的公民对医疗健康信息最感兴趣;2016-2018的中国科协科普大数据报告中,健康搜索占比分别为53.78%、63.16%、66.83%。由此可见,医学科普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刚需”。

我们团队自2016年起创办了“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包括了来自全国的300余位医学专家团队、累计超过400万字的知识文库和10多个主流平台的全媒体矩阵。在实践中得出了做好医疗领域科普的一些体会。

除了提升科普写作能力、让复杂的医学知识通俗易懂,创新科普表现形式、通过曲艺、游戏、视频等多种形式提升科普的到达率和转化换率等,我特别倡导医学科普与医教研相结合,建立起“选题-实施-评价反馈”的科普闭环。一方面要针对目标人群,结合社会热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普创作或科普活动的选题,而不是千篇一律;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参与人数、阅读量、点击率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要把医学科普的效果真正与疾病的发生率有没有降低,人群的健康指标有没有改善结合起来,科学评价科普成效,实现医学科普的可持续发展。

3、近年来,科普相关的调研形式与内容在不断增加,您认为新形势下科普声誉调研有何意义与价值?

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延伸医疗服务的时间与空间;与此同时,健康资讯市场良莠不齐、“伪科普”屡见不鲜,呼唤医务人员成为健康科普的主力军。但高强度、高风险的临床工作,以及自身的科研晋升压力,使得医护人员无暇分身,亟需探索医学科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由此,激发公立医院科普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1月19日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大健康工程管理专委会、“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万达信息共同发布的《首届中国医院科普声誉调研报告》,实现了重大创新与突破。

本调研首次由第三方独立学术机构通过专家评议,盘点了中国医院科普工作的50强,并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

在医院结构上,显示综合性医院成为健康科普主力军,占据了上榜单位的3/4,从而提出拥有齐全专科设置的综合性医院,有必要进一步整合专家力量和多学科资源,建立起立体的健康教育与科普服务网络。

在地域差异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医院占据了上榜医院的七成,为此,推进医学科普资源科学配置,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成为未来医学科普发展的战略重点。

本次调研体现出了科普研究应有的科学性、客观性、指导性,标志着中国医院的科普工作拥有了权威的量化评价标准,不仅激发了公立医院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为各级医院健康科普的评估和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4、基于当前的探索和实践,您对于医疗科普有何期待?科普声誉调研未来发挥什么样的积极效应?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在科学普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我对医学科普的未来充满信心。特别期待实现医学、传播学、信息学和新媒体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医学科普开展理论研究并将之发展成为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乃至学科,让医学科普能够真正站在人民健康卫生舞台中央。

科学、客观的医院科普声誉调研,有助于公立医院转型,真正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有助于繁荣医学科普创作,通过更多更好的医学科普作品来推动实现“大卫生、大健康”;有助于建立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自律机制,抵制伪健康,共创绿色网络生态;有助于树立医务人员进行科普工作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培养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