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国货”如何成长为超级品牌?

“运动国货”如何成长为超级品牌?
2022-11-05 16:22 人民数据 编辑:张振山

三季度以来,“运动国货”先是博得了市场喝彩,而后又因中国李宁的产品设计引发舆论关注,触发“国潮”体育品牌在激进前行后如何长红的行业探讨。人民启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我国现有体育相关企业超过929万家。2022年上半年,安踏、李宁、特步三大品牌分别以259.65亿元、124.09亿元、56.84亿元的营收额,领跑中国体育运动鞋服消费市场。

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未来,“运动国货”如何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从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本文重点选取李宁、安踏、特步三大品牌,尝试从三方面给出提升建议。

产品力:乘“国潮热”之势 更要不忘“炼内功”

乘着“国潮热”,国货运动品牌的发展势头迅猛。然而,三大国货运动品牌在自主研发和产品创新的投入度却不高。财报数据显示,三大品牌均出现“重营销轻研发”的特点。2022年上半年,三大品牌的研发投入占比均保持2%左右,较之2021年稳中有降。相比之下,近年来三大品牌的广告营销投入占比基本维持在8%-12%的区间段,其平均水平为研发的数倍。

业内呼吁,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的研发费用占比在5%-10%,低研发无法催生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国内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民族体育消费品牌仍需在产品研发和创新上“修炼内功”。

图片

图:三大品牌研发费用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单位:%)

图片

图:三大品牌营销费用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单位:%)

品牌力:“KOL+KOC”更能锻造“女子力”

在国内外体育运动消费品牌的布局中,运用“社群营销”精准聚焦核心消费群体,已近乎“标准打法”。其中,“女子体育”成为各大运动消费品牌数字营销的重要发力点,“女子力”进而成为测量品牌价值的重要坐标。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中国国内的女性体育消费显著增长,平均总消费达到6362元,同比增长近50%。

图片

图: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观察国际体育品牌的营销趋势可见,从早期的发布女子运动员联名款等“情绪消费”策略,逐渐转为深入培养品牌心智的“专业消费”。例如,2022年,某国外品牌发布了“运动员智库”计划,支持13名国际知名女性运动员的同时,邀请她们提供“未经过滤的反馈”作用于产品研发。可见,“女子力Max”的营销已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讲故事,更体现在品牌是否充分尊重和倾听“她声音”,并直接促进产品提升。

不过,“专业消费”的话语权不再单纯掌握在运动员等意见领袖中,而是“KOL+KOC” (关键意见领袖+关键意见消费者)的结合体。Lululemon在小红书上的女性社群营销思路,也值得更多国产运动品牌在推广中高端产品时参考。在借鉴经验时也需注意防范风险,女性营销是品牌“翻车”的高频场域,“双十一”之际更要精准把握社会情绪,守护好舆论安全,做到“帮忙不添乱”。

成长力:保障消费者“绿色知情权”

运动品牌的消费主力普遍年轻化,透过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ESG)对外展现品牌的成长力与社会责任,是品牌形象持续年轻化与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人民数据研究院分析显示,国内三大体育运动消费品牌的ESG信息披露水平整体较高,关键议题平均透明度超65%。这与三大品牌均从战略管理和组织架构层面重视ESG的管治密不可分。

图片

图:三大“运动国货”ESG报告涉及的关键议题占比

(统计方法:人民数据研究院综合GRI\HKEX等境内外ESG评估体系,梳理整合出68个关键议题,作为对比分析框架;企业数据来源为ESG报告)

图片

以环境议题为例,使用“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原料,成为三大品牌中的绿色亮点。不过,伴随消费者认知提升,5成以上中国消费者表示,只有企业提供清晰、可量化的低碳产品信息时,才会考虑买单。这提醒企业,要在绿色消费上与市场需求共同成长。例如,在产品标签中加大“含绿量”信息比重,保障消费者的“绿色知情权”,可能会帮助品牌从“讲好绿色故事”到转化更多实际购买行为。还可考虑在ESG评估上引入第三方数据和咨询,避免陷入“漂绿”(Greenwashing,即为了展示环境负责的公共形象而宣传误导性信息)的质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