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景,“慧”更好

“丰”景,“慧”更好
2022-11-03 06:31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梦非

秋收正当时。在我市成安县,无人农场里的智慧农机正在成为农民秋收的好帮手。

54岁的杨俊山是成安县一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25000亩耕地的管理人。种地可不是个轻松事,年过半百的杨俊山究竟是如何打理面积这么庞大的耕地的呢?

无人农场,轻松管理

成安县南鱼口村南的农田边,无人机绿灯闪烁待飞,操作手杨勇正在执行“飞防”打药任务。他点开手机上的专用APP,作业地块快速生成坐标,然后按下启动键。无人机腾空而起,褐色的药液呈雾状均匀地喷洒向农田里的作物。如使用人工打药,1小时只能打一两亩地,而使用合作社里的4架无人机,每小时能打300多亩。如今这项工作拿手机遥控指挥就能完成了。

金秋十月,正是秋收时。南鱼口村的玉米地里,一台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匀速直线推进,遇到尽头的田埂便自主转向掉头,整个过程全部无人驾驶,不一会儿机身仓贮就显示已经装满。看着一台台无人机在农田里忙碌的景象,杨俊山对经营好托管的数万亩土地更有信心了。

据杨俊山回忆,去年麦收时,他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无人农场”技术。在专家的遥控指令下,智能收获机自己找到了麦田入口,轰隆隆驶进麦田,放下割台,拔禾轮“吞”进麦秧“吐”出金灿灿的麦粒。收获机粮仓快满时,遥控指令运粮车发出“前来卸粮”的信号,运粮车自动前往接粮,完成交接工作,收获机继续收割,运粮车则将粮卸至指定位置。杨俊山介绍道:“现在采用无人化的农业机械联合收割机,可以提高收获的精度,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减少大概2%—3%的损失。”

新型农业,政策支持

据成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智慧农机,分别实现了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的“无人化”。与传统耕种方式相比,无人作业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标准,不仅延长了耕作时间,还提高了农耕生产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产量提高5%以上,工作效率提升20%以上。

采访时,成安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成安县是国家粮食主产区,成方连片的土地为先进农机具的推广提供了先天条件。杨俊山的农机合作社在当地最为专业。”据介绍,俊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着力打造“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年经营收入达500余万元。截至2021年底,入社成员达228户,入社经营土地面积8000亩,年作业服务面积1万多亩,拥有各类农机具77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台、小麦收获机4台、玉米收获机2台、玉米籽粒收获机2台、大型烘干设备4座、喷灌(淋灌)机20台、大型植保机械5台、中小型植保机械10台、播种机10台、农用运输车10辆,农机原值600余万元。

从2015年的110亩农田,到托管耕地25000亩,从单一的种粮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杨俊山越干越起劲。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他见证了国家农业的发展进步。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杨俊山打心眼儿里感到自豪。2015年,因城区改造,杨俊山的汽修厂需搬迁,他索性改了行——回乡当上了“种粮大户”。在各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杨俊山迅速流转土地、购买最先进的农机具、引进最先进的农耕技术,并以全程机械化为依托,以“保底给农户收益、超产多家分红”的方式实施整建制乡村土地的生产托管,解决了种田收益低的问题。

牵手院士,科技惠农

机械化种粮路子越走越宽,在给乡亲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杨俊山也成了当地年营收千万元的“种粮明星”。最让杨俊山高兴的是,2021年,他的农机合作社被河北省列为“无人农场”试点。就这样,一个普通农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的工作团队“牵了手”。

立足在全省乃至全国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田间作业无人化机械装备与技术解决方案,赵春江院士团队成员、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武广伟博士带领技术人员为老杨的农机具装上了无人作业系统:通过加装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自动转向装置、远程遥控装置等,实现了示范田内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等田间作业主要环节的“无人化作业”。无人作业系统的使用,已帮助合作社减少了60%的农机手用工量,每年可减少成本支出60余万元。

据成安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创建全省全程机械化智慧型“无人农场”,该局坚持以信息化手段统揽农机装备工作全局,突出信息化智能装备在农机作业方面的应用示范,现已实施以下措施:依靠北京国家智能装备中心专家团队,通过购置先进适用的远程农机操控设备,建设信息化管理操控平台,安装远程智能化农机作业终端,以创建“无人农场”为抓手,提升智慧农机装备水平,促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在成安县俊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建立示范点,建设面积100亩左右,示范点进行挂牌标示;在以玉米为主的农机化生产作业的主要环节(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等)实现 “无人化”智能管理作业试点。

谈及未来,杨俊山满怀信心地表示,农机的“无人化”是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新阶段,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俊山农机合作社将继续借助资源优势,做好包括节水农业机械在内的全产业链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利用智慧农机技术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实习记者 王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