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海,到底应该靠啥?

中国文化出海,到底应该靠啥?
2022-11-02 06:26 环球时报 编辑:张梦非

国产动画正代表着中国文化走向海外。

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中国动画和世界动画同时萌芽发展,百年历程,过去曾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伦敦电影节和戛纳获得好评,如今《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等先后入围被誉为“动画奥斯卡”的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时光代理人》被海外观众评出高分。

10月29日,B站举办第五届国创发布会,发布了49部国创作品新内容。令全球科幻迷期待的《三体》动画正式宣布定档12月3日。对于《三体》这样一部享誉世界的科幻小说,影视化的消息来来去去,终于有一个作品能与全球观众见面了。

不仅如此,B站还宣布面向全球创作者发起《三体》动画全球共创计划。中国动画不仅开始向外展示,还和全球创作者进行接轨,共同打造不同文化视角下的作品。

背后的原因更多是中国动画人在过去的成长和产业的成熟。

在发布会上,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认为,“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DongHua 已经开始区别于#Anime,开始成为全球观众开始关注和讨论的热门标签。动画行业需要开始具备全球视角,锻练与海外产能合作的能力。”

(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以虚拟形象在发布会上进行演讲)

中国动画正在发生变化,以制作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作品为目标前进。但不能忽视差距,特别是在打造真正意义上能够具备穿透文化壁垒、影响全世界的作品上,中国还存在距离。

需要承认的是,过去海外观众心中对于孙悟空、花木兰等传统动画形象的认知依然比较深入。对此中国动画行业也一直在思考。

“文化产品走出去,可以借助符号;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符号的话,可能行之不远。文化产品得体现出能在全球范围引起共鸣的情感与认同,需要在一些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上,给出一个让世人眼前一亮的新回答。”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教授曾在接受采访中也聊到中国动画出海的问题所在。

2019年,在国内票房破50亿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登陆北美市场。上映两周多,虽然烂番茄网站上影评人给出80%的好评度,观众反馈好评度高达98%,但票房仅收获不到300万美元。

虽然有发行公司实力不足的原因,但是《哪吒》的导演饺子也承认故事过于“本土化”也是问题之一。

《哪吒》本来就不是面向世界的电影,导演饺子曾说过,《哪吒》创作开始时就只为中国市场。有网友表示“就像你让我看美国的某个神话人物的故事,我可能也不care ”这一观点大概率上就是外国观众的观点。

真正核心是,新时代动画作品不仅仅是沿用传统文化、符号性的东方元素实现出海,而是应该摸索出真正能够具备跨文化的表达。

中国动画电影在思想表达上引发全球共鸣的例子并不少。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诞生。这部电影融入了中国绘画风格和叙事技巧。影片在日本上映时,日本动漫界鼻祖手冢治虫曾这样评价:“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影片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

《铁扇公主》在创作时正逢抗战,在故事情节上明显讨论反抗侵略外敌的理念,这是在当时全球共通的思潮。而此前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除了明显的民族元素,在艺术表达、内容叙事上也高度成熟。

不能停留于过去。近几年,动画《时光代理人》在MyAnimeList(欧美动画评分网站)上获得了8.83的高分,在总排名中排第25名。

《时光代理人》是扎根当今中国人生活,讲述中国故事的动画。之所以能引发全球观众的认同,不仅是因为在制作层面上的精良,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平,同时在故事内容上,以穿越这种无文化门槛的设定来实现全人类都会有的遗憾问题,故事本身也是打动全球观众的核心所在。

可以说仅凭几个传统神话形象与几个中国建筑风格就能够诠释中国的时代正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富有深度的中国动画风格。至少旗袍,丸子头,经典的东方妆容,穿着传统的中国服饰,中华料理等,这些滥俗的文化符号已经被一用再用,形成了审美的疲劳。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文化作品的不断出海,这些文化符号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在被一点点的打破。迪士尼塑造了三十几年的汉服花木兰形象,也在《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里换上了现代的服饰,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因此,有观点认为一种“符号弱化”的趋势正在慢慢形成,越来越多不再流于表象,而是有血有肉的中国形象正开始逐渐地出现在近两年的中国动画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的形象大多参考海外的大眼睛,高鼻梁,并弱化细节。而在B站公布的《三体》动画定档海报上,原著中无论是罗辑还是史强,甚至是戏份不算特别多的丁仪,在人物面部设计上都贴和现代中国的面孔,从五官到神情都比较符合中国大众的预期。

对于中国动画作品来说,应当在每一个细节中展现那些抽象的但又渗透到中国人骨髓里的特征,这是打造一部影响全球作品应有的中国元素。

而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要实现跨文化动画出海,不仅是要有中国文化的底色,还需要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中消费者的情感共振与广泛认同。

《三体》原著中关注全人类的生存问题,以及宇宙维度的黑暗森林想象,这些对于生存的讨论,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也因此引发全球书粉讨论。

但如何展现这种跨文化的想象,需要对应的高质量的艺术表达。《三体》动画的原作者刘慈欣就在B站国创发布会上说,动画和科幻小说都是想象力的艺术,动画特别适合展现科幻小说的内容和意境。

在《三体》动画公布的新PV里,呈现了大量即将上映的动画场面,不仅有切割船体的古筝计划,还包括了人类突破智子封锁尝试在太空里进行试验,联合国宣布面壁者计划等画面,这些画面也在海外平台上获得粉丝的认可,很多评论都是希望官方动画能在第一时间上线英文字幕。

实现中国文化影响全球,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里,往往需要一些突破性的作品。

就像韩国电影发展多年,最终靠《寄生虫》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对于韩国电影的认可,并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鱿鱼游戏》等作品陆续在全球取得高口碑。《三体》动画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现阶段,中国动画人并不缺乏制作出全球认可水平的技术实力,特别是在科幻题材上,《灵笼》、《黑门》等作品都收获了较高的评价。在《爱死机》第三季中,北京天何言工作室的十几位设计师完成了《糟糕旅行》《虫群》两集的概念设计,这意味着中国动画人以团队形式第一次在世界级动画项目的前端设计领域挑起了大梁。

中国的动画人是时候以全球为视野,寻求新的创作方式来让中国文化影响全球。

诚如李旎在国创发布会上感慨,国创是否已经达到了我们心中曾经的目标呢?其实还远远没有。今天优质中国动画还没有真正成为全球性的内容。“我们并不是必须要赢过谁,而是要做值得被喜欢的内容。”

今年,中国动画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百年诞辰。国产动画行业从市场教育、内容质量到动画技术等,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能够看到在故事题材、视觉表达上更丰富的中国动画被海外市场认可。

对于中国文化出海而言,这意味着过去那些刻板的中国印象逐渐淡化。意味着中国文化影响的提高,意味着行业与全球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而更重要的是,海外观众真正去理解中国文化。

相信中国动画未来的出海之路会比从前更加顺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