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奏出振兴曲

乡村奏出振兴曲
2022-10-21 06:21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梦非

白墙灰瓦的民居新颖别致,鸭梨、银耳、蘑菇等特色示范园区连绵成片,游人在芳草绿树掩映的柏油路上徜徉……来到邯郸市魏县,仿佛走进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

10月14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开发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全国100个基层县区入选,邯郸市魏县榜上有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份国家级荣誉的获得,是邯郸市近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结果。

向阳而生:

特色产业激发新活力

金秋十月,秋风飒爽。在“中国鸭梨之乡”魏县,只见一排排梨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梨果挂满了枝头,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分装、销售。

“我们现在收获的有鸭梨和秋月梨,它们平常是黄绿色,太阳一晒就变红,果肉多汁,香甜可口,销量不错。”魏县大辛庄乡种植户黄天英说,因为家里老人生病,她和丈夫无法外出打工,之前只能靠种小麦、玉米为生,全家4口人,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

“后来,政府帮我申请了贷款,鼓励我们搞密植梨种植,效益是普通梨的三四倍。其林下还可以套种白菜、大蒜等,每亩保底收入一万多元。”黄天英一边说着,一边将刚装满的一箱梨放到电三轮车后斗里。她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却带着丰收的喜悦。

“家里劳动力充足的农户选择自己承包土地种梨,劳动力不足的农户选择加入村合作社集体种梨。”魏县烟草专卖局派驻魏县大辛庄乡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侯波说,大辛庄乡李辛庄村特色梨产业示范园区占地面积2200亩。依靠特色梨产业,目前村民月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抵御鲜梨滞销风险和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村里还建成了800平方米的果蔬冷库,可存放鲜梨5000多吨。

一筐筐梨子堆满地头,垒起了村民致富的阶梯。“鸭梨、食用菌、蔬菜和粮食是我们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尤其是梨产业。”魏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郭福林介绍,魏县鸭梨早在北宋时期就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果型端正、个大皮薄、汁多肉细、渣少核小、酸甜适度、香酥可口。通过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魏县培育了一批高档次、无公害特色梨产业示范园区,还与京东、美团、中粮、拼多多等开展网络营销战略合作,使梨子及相关产业的年产值超过10亿元。

小特产里有大文章。在邯郸的广袤田野上,还有一批批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拔地而起。如以大名县为主的高油酸花生示范园区,以馆陶县为主的黄瓜示范园区,以邱县为重点的肉羊养殖示范园区,以涉县鲟鱼为重点的西部山区冷水鱼养殖示范园区……

这些特色产业示范园区里的农特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如今,特色产业正激发出邯郸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破茧成蝶:

产业融合夯实硬实力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我市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动乡村传统工艺振兴与特色文化产业融合,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土气息,促进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银耳作为我国传统的食用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据史料记载,天然品相好的银耳一直是历代皇帝和达官显贵养生益寿的佳品,在《本草纲目》与《神农本草经》中都有其功效的记载。

近年来,魏县依托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大力打造银耳产业,使其成为当地绿色食品产业的另一张靓丽名片。

在魏县河北绿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只见一排排银耳房内,一朵朵洁白的银耳如花绽放,工人们正撸起袖子紧张地采摘。新鲜的银耳可以直接打包销售,也可以烘干后再进行打包销往市场。

“以前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在银耳培育种植基地上班,每月能领3000多元的工资,心里别提多舒坦了!”今年60岁的魏县农民常女士对记者说。

绿珍公司副总经理周玉浩介绍说,我们对当地银耳产品进行了升级,使其逐步迈入高端礼品市场。公司还开通了短视频账号,积极参与直播带货,在保证既有客户量的同时,还打开了年轻一代的新生市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绿珍公司实现了品牌蝶变,也为魏县的绿色食品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据魏县乡村振兴局相关数据显示,该县采用“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先后建立3个大型银耳生产基地,形成从装菌棒到培育、出菌,再到清洗、烘干、包装的一条龙产业链条,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型城市。

魏县特色农业产业链条还进一步延伸,依靠基地+IP+电商的组合,让种植户直接与消费者对接,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我市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擦亮底色:

“游”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亲手采摘、现场认养、了解百年梨树种植历史……在每年的金秋鸭梨成熟季节,魏县东南温村鸭梨采摘园内都是热闹非凡。

“古梨树结出的梨子属于珍稀品种,能让我们品尝到数百年前梨子的味道。”作为“认养人”,市民王先生说,从前年起,他每年都来这里采摘梨子,再把它们赠给家中老人和亲朋好友,祝福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东南温村位于魏县鸭梨种植核心区,百年树龄的古梨树遍布村中。”在现场,采摘园负责人王英说,2019年他带领团队与40家散户梨农签约,在古梨树生长较为集中的区域承包建立了50亩精品鸭梨采摘园,打造集采摘、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如今,东南温村的古梨树正陆续引来八方客,一些企业、果品经纪人出钱认养梨树,待到成熟季节,直接到梨园采摘。目前,园区共有96棵梨树“名树有主”,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和农户年增收10余万元。

“以前村里脏乱差,等天一冷,村里就看不到人影了,只有一棵棵老梨树陪着我们慢慢老去。”东南温村村民宋志国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硬化了街道,安装了路灯,建设了小花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即便是寒冷的冬天,村里也会有游客光顾,再不必为农闲时没有收入而烦恼了。

纵览全市,不仅是魏县,其他市县区异彩纷呈的乡村旅游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在涉县,太行红河谷乡村振兴示范区持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女娲补天”巨型稻田画成为市民打卡网红地。

在馆陶县,粮画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已建成全省第一个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武安市,东太行乡村振兴示范区采取“旅游+文化+”模式,打造了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戏曲小镇。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整修一新,一个个乡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昆/文 图片由通讯员王德峰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