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民政十年 提档升级

【喜迎二十大】民政十年 提档升级
2022-09-22 10:44 邯郸日报 编辑:李茗茜

党的十八大以来,邯郸民政系统坚持为民爱民,牢记使命担当,奋力书写新时代赶考路上的邯郸民政答卷。

兜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十年来,邯郸民政系统牢牢把握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扎实履行民政职能。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02元,较2012年底增长101%;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124元,较2012年增长142%。全市25.24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有10.76万人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占脱贫人口总数的42.6%,扎牢了“两不愁”的制度防线,促进了“三保障”目标实现。

不断完善“8+1”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由分散的单项救助转变为综合的救助体系。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1.6万人,城乡特困人员2.3万人,对5.2万人次困难群众进行了临时救助。

出台规范性文件,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和社会救助重点人群兜底保障排查,将易返贫致贫人口中符合条件的4286人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坚持固本强基,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我市紧密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积极改革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十年来,党领导的基层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先后四次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任务,全市5850个村(社区)选优配强了“两委”班子。新增城市社区127个,全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1%。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可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减少到47项。

社会组织管理持续加强。改革完善党领导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开展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市、县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同步建立,出台《邯郸市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办法》。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整治、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等专项行动,生态空间持续净化。

慈善社工服务融合发展。全市已注册登记(认定)慈善组织85家,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209个,志愿服务组织119家,实名注册志愿者159.67万人,形成了“邯郸市孝德慈善联合会”“邯山区慈善总会”等品牌慈善组织。推广邯山区“志愿者银行”经验,开展“存资源、存需求、存人员”志愿服务存储爱心活动。

坚持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基本社会服务

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婚姻登记、地名标志等基本社会服务,关系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邯郸民政系统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扎实推进、稳步发展。全市养老机构已达180家,床位由2012年1.1万张增加到目前的2.2万张,护理型床位增加1.13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十年间,全市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83个,26.7万城市老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养老。开展第四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邯郸市“互联网+养老”智慧平台,引进曜阳、好孝心、优蓝、乾翔等第三方机构企业。全市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935个,覆盖全市81%的行政村。全市20县(市、区)均建成县级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机构,1.3万名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得到专业化照护服务。

未保体系持续健全、保障有力。对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精准保障,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监护,对符合低保、特困、残疾人两补等保障条件的未成年人实行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部经编办批复成立,242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5850个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点建成。

专项社会事务精准服务、提档升级。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婚姻登记管理规范有序,全面推进婚姻登记档案信息电子化工作。十年来,完成6次省级界线、2次市级界线、77次(条)县级界线联检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完成撤乡设镇等行政区划调整事项43个。

通讯员 李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