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壮美新画卷】夕阳事业正当红

【喜迎二十大·壮美新画卷】夕阳事业正当红
2022-09-22 06:14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梦非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邯郸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3.6万人,占总人口的17.4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98万人,占总人口的12.7%。

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近年来,为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邯郸市在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多元化的新型养老模式,让养老事业印刻在分秒的时间里、升腾在生活的烟火里。

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普遍认为到了养老院就是到了人生的最后一站。”邯郸市丛台区和平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武双告诉记者。

现如今,虽然养老院的各项条件都越来越好了,但条件再好老人们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而且对于没有失能或没有完全失能的老人来说,他们还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生活。

为此,我市民政部门按照“一中心、多站点”的模式,依托街道(乡镇)区域,基本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满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愿。

武双介绍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从生活服务、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文化娱乐和托养服务等十余种养老服务。

而老年人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上门服务或是自行到社区的服务中心享受服务。记者看到,在服务中心里设有活动室、理疗室和备餐室等不同的区域,以便满足老人们的不同服务需求。

“子女对我很孝顺,可是他们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我。虽然我的身体还算硬朗,但一个人在家里我的心情很烦闷,感到十分的孤独。”在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家住赵都家属院的老人路胜智,此时老人精神饱满,但回忆起之前的孤独时光,她的眼眶有些泛红。

后来,路胜智所在的社区有了养老服务中心,她便一有空就来,在这里和老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做理疗,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是我们的活动室,我们可以在这里下棋、打球、玩麻将牌,玩累了就到理疗室做做理疗……”路胜智主动向记者介绍着服务中心的各项设施。

看着热情的老人,武双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告诉记者,“老人们能在服务中心寻找到快乐,便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路胜智老人不仅自己性格变得开朗了,还带动其他老人从孤独中走出来,融入到新的老年生活中。”

在社区服务中心,除了路胜智这样身体相对硬朗的老人,记者还看到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日间托管服务,早上由子女送到服务中心,子女下班后再把他们接回家中。

“我们会安排好老人一天当中的就餐和娱乐等方面的生活,可以让子女完全放心地进行托管。晚上他们把老人接回家中,这样老人也能享受到和子女在一起的快乐,比起完全托管至养老机构要更加科学和人性化。”武双介绍道。

用路胜智的话来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就是老年人幸福快乐的天堂,他们赶上了新时代,才享受到这样的晚年生活。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50%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能够提供助餐、娱乐、托管等服务,100%实现规范化运营。

搭建“专业化”养老服务平台

专业的人才能干好专业的事儿,同样养老服务也不例外。像和平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样能够实现规范化运营的养老服务平台,主要是由养老服务企业进行管理,民政部门进行监督。

近年来,市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打造区域优质养老服务品牌,先后引进优蓝、曜阳、好孝心和乾翔等品牌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入驻邯郸。同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利用,探索出了“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推动专业机构的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目前,我们服务中心共有九名工作人员,除了留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外,其他员工分布在辖区的各个区域,随时满足居家老人的需求,一旦有老人需要提供买菜、做饭和照料等方面的服务,我们便能够第一时间上门为老人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武双告诉记者。

受到年龄的影响,很多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这种因自然衰老而造成的健康问题,除了必要的医疗救治外,专业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帮助老人尽可能恢复正常生活的同时,以更加科学的方式为老人疏导因年老和病痛带来的心理问题。

“近三年内,我们先后培训养老院院长580人次、养老护理员7400人次。与此同时,还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创新“互助型”养老服务模式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少地方留下了一大批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他们成为空心村最后的留守者。由于农村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和配套制度均落后于城市,所以,“谁来为农村老人养老”也需要得到有力的回答。

“农村养老无论是服务对象还是客观条件都有别于城市,所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实际。”肥乡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杨振红如是说。

9月21日傍晚时分,记者来到肥乡区前屯村互助幸福院,一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气。

“我们这个互助幸福院只有管理人员,没有服务人员,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互相照顾。比如做饭,都是有能力的老人一起做饭,然后大家伙儿一起吃。”杨振红介绍道。

据了解,农村幸福互助院采用“村级主办、政府补贴、互助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了“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养老方式。

“村里的养老条件不比城市,很多老人的孩子也都不在身边,但他们又不愿意离开村子,舍不下多年的乡情。有很多无人照料的老人,即便是出现生命危险时,也都无人知晓。”肥乡区前屯村互助幸福院院长蔡清洋感叹道。

蔡清洋是前屯村的退休村支书,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当他意识到农村养老问题的时候,依然积极配合民政部门探索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模式。

蔡清洋说,目前前屯村互助幸福院居住了32名老人。村里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在自愿的前提下,可由子女申请到幸福院居住。居住期间产生的水、电等公共开销由政府补贴承担,个人餐饮等个人开支由其个人或子女承担。

“我的子女也在村子里生活,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住处,我一个人在老房子里孩子们不放心,与他们一起生活又难免产生矛盾。在幸福院就不一样了,都是一个村子的老邻居,我们有话说,还能互相照顾,子女也经常来探望,比以前自己在家时心情好了很多。”居住在前屯村互助幸福院的老人吴曲的如是说。老人今年82岁,但看上去精神矍铄,身体也还算硬朗。

除了宿舍、厨房、餐厅和浴室等基本生活设施外,前屯村互助幸福院内还设有老年娱乐活动室,老人们在闲暇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看电视、下象棋和锻炼身体等来娱乐身心。

“互助幸福院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机构,老人们白天的时候可以自由活动,依然可以在村里从事农事活动或照顾子女等,从心理层面上来讲并没有完全脱离原本的生活,是适合我们乡村养老的好方式。”说到这里,蔡清洋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抱团养老、互助养老”是我市首创并推行的养老模式,目前在全市有近3000个村集体建设了互助养老平台,让乡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依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每一辈人都是时代的创造者,经过奋斗与努力的年长者虽然面容里多了些许褶皱,但那里却深藏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不只体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更展现在他们的笑容里。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我市在健全养老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始终在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养老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变赡养为“善养”!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武悦/文 范文平/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