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壮美新画卷”系列报道——左邻右里居欢颜

“喜迎二十大·壮美新画卷”系列报道——左邻右里居欢颜
2022-09-19 06:13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梦非

在邯郸,谈及居民们的社区生活,很多人都会提到“变”这个字,“变得更美了”“变得更有序了”“变得更有温度了”“变得更加幸福了”……在一个个社区里,有着居民参与管理生成的新模式,也有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形成的新路径,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社区,跟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感受这些年来“小社区”里的大变化。

网格化管理,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广安小区17号楼旁的垃圾箱已堆满溢出,麻烦给处理一下。”9月15日下午,家住丛台区东柳街道广厦社区的“楼管理”何先生,将这段文字发到了“广安17号楼”微信群内,社区工作人员李贝贝看到信息后,立即与物业取得联系,一个小时后,堆满的垃圾箱已经变得干净整洁。

这一流程正是广厦社区正在运行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一张张看不见的网格在小区内划定,形成了全覆盖、高效率的为民服务网格体系,每个网格都由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信息、为民服务。

“我们的网格分为四级,每一个级别分别设置微信工作群,分别为社区管理员群、小区管理员群、楼栋管理员群、楼栋住户群。当居民群众有需求、有问题的时候,只要在微信群内求助或反馈,分属的管理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向上反馈并及时处理。”广厦社区书记未超英介绍。

记者了解到,广厦社区下辖广安、广厦、滏东苑、国土局家属院、长安公寓、菊香苑、书香苑、龙湖御景8个小区,共有83栋楼388个单元,常住人口1万余人。但社区的工作人员只有6名,为了更好地实现社区管理,未超英和她的同事们建立起居民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自从有了这个微信群,不仅能给居民解决生活上的需求和问题,还能及时了解和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在广厦小区居住了20多年的房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每家每户都通过微信群跟社区建立起了联系,像城乡医保、居民养老保险、老年高龄补贴等政策,居民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通知。

自广厦社区全面铺开网格化管理以来,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务。“80岁以上的老人领取高龄补贴需要按时在手机上认证,之前半年一次,现在三个月一次,这对老人们来说,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未超英介绍,“我们工作人员会利用微信群去帮助老人们认证。”

“老人们只需让家人将自己和当天报纸的合照发到微信群内,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做认证工作。现在,我们这里近300位80岁以上的老人,都领到了高龄补贴。”未超英告诉记者,从单线管理到网格化管理,这是近年来社区工作最突出的变化。这一模式能够精准地为居民群众服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打通了为居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7+X”服务,解锁居民生活幸福密码

“常书记,现在有顺风车吗?我需要去一趟医院!”家住复兴区庞村街道化肥厂社区1号院的杨奶奶,来到社区活动中心求助。

看到杨奶奶满头大汗,社区书记常海燕立即开上贴有“车队爱心卡”的车将其送到市中心医院。经检查,68岁的杨奶奶确诊为轻微脑梗,医院当即行药物溶栓治疗,避免了病情严重发展。记者了解到,位于古城北路的化肥厂社区距离市中心较远,这里的居民平时外出需要乘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且公交车一天只有4趟,十分不方便。

“今年4月份以前,这里一直是一天两趟公交车,经过社区和公交公司的协调,现在增加到了一天四趟。”常海燕告诉记者,公交发车时间是固定的,居民难免在其他时间遇到困难需要用车,对此,社区推出了多项便民服务,杨奶奶所乘坐的顺风车就是社区的“7+X”志愿服务项目里面的一项。

常海燕向记者介绍,“7+X”志愿服务团队以互助服务理念、小区自治理念、灯塔引领理念和顺手帮办理念为基础组建了“爱心顺风车”“亮灯守护组”“民情气象台”“门口微法庭”“庭院监理所”“多彩艺术团”“党音宣传站”7个固定志愿服务项目和跑腿、修车、打扫、理发等多项日常互助服务。

今年以来,志愿服务队已开展“亮灯守护”巡查500余次,看护空巢独居老人60余人;招募“爱心顺风车”车主32人,提供顺风车服务120余人次;“门口微法庭”化解矛盾纠纷42件;“庭院监理所”排查安全隐患等各类“小病”29件,监督整改到位26件;“民情气象台”收集各类社情民意23条,已解决16条;“党音宣传站”制作板报3期,宣讲20次;“多彩艺术团”在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演出6场。

“如今,社区有了‘志愿服务队’,生活便捷是其次,还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自己还加入到庭院监理所志愿队里面,每天没事就在小区里面逛逛走走,看看路灯、地面、墙面,跟社区一起来治理我们的‘家’。”谈起社区志愿队,61岁的居民李东英有感而发。

不仅有“7+X”志愿服务队,化肥厂社区还创新“三社联动”工作机制,以社区党支部为引领、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工作人员为支撑的互联互动,满足着居民的多样化生活需求,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常海燕说,化肥厂社区通过“三社联动”及“7+X”志愿服务这个载体,传递出祥和温馨的邻里氛围,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全方位服务,社区正逐步解锁着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幸福密码。

法治小屋,解决居民“闹心”事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没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和帮助,我们的地下室到现在还是‘水帘洞’呢!”家住邯山区陵园路街道陵北社区硝厂胡同4号院的王女士,在社区的“法治小屋”向工作人员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陵北社区副书记孙莎莎向记者介绍,王女士家的地下室漏水,是下水管道年久失修管壁破损而导致的。“确定原因后,我们调解员便爬楼挨户敲门,与该单元东户的住户进行协商出资修理。同时,还协助居民和维修师傅确定维修方案与价格,最终将管道更换完成。”

孙莎莎告诉记者,居民在遇到问题时,大多都会来“法治小屋”寻求帮助。

记者了解到,陵北社区地处老城区,共有23个楼院,其中绝大多数住户是老年人和租赁户。在社区管理中,邻里纠纷、婚姻矛盾、私搭违建等问题不断,为了更好地调解邻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让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习惯,陵北社区创建了“法治小屋”。“‘法治小屋’是一个统称,它由‘红燕会客厅’‘法律书吧’‘法治讲堂’组成,主要为居民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宣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以便更好地维护社区和谐稳定。”陵北社区书记任红燕向记者介绍。

任红燕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做法,在调解实践中,她总结出了“1331”调解工作法。

“1”为调解平台“法治小屋”。“3”为“法治小屋”里面的“法治大讲堂、法治书吧、红燕会客厅”。另一个“3”为化解矛盾实行三级管理,居民组长每周一排查,如发现有矛盾纠纷的苗头,首先会由居民组长进行现场调解,把纠纷的苗头解决在第一级。如不能化解再把矛盾双方请到“法治小屋”的红燕会客厅,由人民调解员帮忙。还无法化解的,再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员进行调解。最后一个“1”为调解过后必回访的工作机制。

“在调解的过程中,我能够理解矛盾双方,他们也是想有一个人站在中间,去劝劝他们。我也乐于去给双方建立一个台阶,事情解决后,他们高兴,我们也高兴。”家住田家巷3号院的宋纪芳便是一名居民组长。她告诉记者,她不仅在周一排查问题,有时候在院里碰到楼上的居民,也会跟他们聊聊天,了解一下居民的近况。

任红燕说,居民事无小事,帮助居民解决“烦心”事是我们的责任。今后,陵北社区将继续努力为居民打造更贴心的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这一次,记者走进的只是全市众多社区中的三个,十年时间,在这些社区里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社区的工作人员正从老百姓的“家门口”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琐事、急事、难事做起。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活力,百姓的幸福感才会不断提升。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晓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