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市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让科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市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2022-03-18 10:06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张静

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高新产业催生我市发展新动力,创业创新梦想从这里启航……2021年,全市科技系统创新思路、硬化举措,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水平跨越提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砥砺奋进,笃行致远。今年我市着力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凤玲表示,科技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深化“转提比作”活动,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统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企业在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立足本土,科技创新“加速跑”

中船重工718研究所发挥制氢、净化技术优势,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贡献力量;河钢邯钢制出“芯片氪”,助力芯片国产化“加速跑”;晨光生物攻克辣椒提取物连续逆流提取等世界性难题,加快建设世界天然提取物产业基地;龙凤山铸业创建国内首家高纯生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我国百吨级球墨铸铁乏燃料容器提供原材料支撑;河北硅谷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应用于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再创水稻单产世界纪录……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成果,绘制了邯郸科技创新的美丽画卷。

2021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高质量编制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和全市科技创新“十四五”及远景规划,成功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我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纳入全省科技战略布局。全市省级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省级、市级研发平台总量分别达到108家、147家,实现了各县(市、区)和重点产业全覆盖;省级以上“双创”载体平台总量达到115个,孵化面积超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1000家,创新创业倍增效能充分释放;实施省、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60余个,攻克“卡脖子”及进口替代技术22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争取上级资金3.24亿元,其中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资金数量全省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9亿元,连续四年全省第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奖一项、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填补了多年空白;成安县进入全省县域创新能力A类县,B类以上县(市、区)总数全省第一。

培育创新主体,科技攻关“领先跑”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是科技工作永恒的主题。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市科技局今年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领域重点支持718所、汉光重工、晨光生物等开展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在电子信息和网络领域,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智能家电研发,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技术攻关离不开创新主体。2022年,我市将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实施创新企业“十百千”工程。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出台邯郸市科技领军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筛选一批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予以集中持续支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计划,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落实好奖补政策,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券和科技保险,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总量、提升质量。

开展技术攻关,人才是关键。2022年,我市将加速人才引育力度,聚焦重点领域和高端紧缺人才,建立人才需求储备库,依托科技部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全职”与“柔性”方式灵活结合,引进院士、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带成果、带项目来我市转化,新增院士合作单位5家以上,全市省级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达到3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达到128名,让更多高技术人才在邯郸大显身手,创业成长。

精准帮扶,科技服务“带动跑”

早春时节,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教授孙全德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连日来,他分赴我市多个县(市、区)向农户讲解春季小麦管理技术。像孙全德一样,科技特派员们奔赴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助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目前,已有362名市内外科技特派员到我市企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如何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将科技帮扶从“输血”变“造血”?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凤玲表示,科技部门工作人员将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找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增强企业及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今年,市科技局将续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配套政策,推动建立市、县两级财政科技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速科技金融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领域,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推动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落实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简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申报流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和经费管理自主权,健全科研诚信管理制度,落实成果激励机制,让广大科研工作人员专注科技创新,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

邯报融媒体记者 赵瑞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