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转提比作” 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访邯郸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凤玲

深化“转提比作” 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访邯郸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凤玲
2022-02-11 09:55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张梦非

市科技局向社会郑重承诺:2022年,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入开展“转提比作”活动,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统领,担当实干,奋勇争先,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贡献科技力量。

记者: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市科技局采取哪些措施?

安凤玲:市科技局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在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组织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领域重点支持718所、汉光重工、邯钢公司、中建材集团、晨光生物开展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布局未来产业前瞻性技术研究,在电子信息和网络领域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智能家电研发,推动物联网、VR/AR、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培育创新主体,实施创新企业“十百千”工程。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出台邯郸市科技领军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筛选一批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予以集中持续支持,省级科技领军企业及培育企业达到15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计划,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券和科技保险,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总量、提升质量。

记者:为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市科技局有何举措?

安凤玲:一是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抓好《邯郸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加快高端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培育各类创新企业、打造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二是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指导冀南新区按照“以升促建”的工作思路查漏补缺,加速争创国家高新区步伐。支持丛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三是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实施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计划,推动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为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好基础。支持复兴区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四是加快推进县域创新跃升。继续实施县域科技跃升计划,力争全市A类县总数达到4个、B类县达到10个。

同时,争创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中船718所、晨光生物、龙凤山铸业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条件成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支持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新认定省级研发平台10家以上,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家以上。提高创新创业平台服务能力,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双提升计划,创建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

记者:我市是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

安凤玲:我们不断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承接重大创新项目,实施重大科技成果30项。加快10个专业化小试、中试基地建设,鼓励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牵头建设中试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和高校院所成果转移清单。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0亿元以上。

强化京津冀创新协作。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项目引进落地力度,加强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北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科技创新优势资源和要素引进。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家。加速科技人才引育,积极开展“院士专家邯郸行”活动,新增

院士合作单位5家以上,全市省级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达到3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达到128名。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北京科博会等对接活动,新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以上。加强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完善在邯外国人才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服务,改善外国专家医疗、教育、居住条件。

记者: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科技服务能力?

安凤玲:市科技局不断制定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配套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改革力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建立市、县两级财政科技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速科技金融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领域,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10%以上。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推动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落实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简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申报流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和经费管理自主权。健全科研诚信管理制度,全面履行科研诚信承诺制和审核制。落实成果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的若干措施》。

提高精准帮扶能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分包联系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工作机制,深入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参加选派的驻邯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达到300人以上。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市、县两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一体化发展,提高研发设计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领域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加强山区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强化节能环保领域技术研发,提高健康、安全等领域创新能力,开展科技抗疫行动,加快疫情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推广应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