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郭明:
为城市“美容师”搭建暖心驿站
“环卫清扫人员每天在街路上进行清扫保洁作业,道路就是他们的办公地和第二个‘家’。为了完成工作,很多环卫人员因为没有临时休息场所只能在马路边休息和用餐。”人大代表郭明告诉记者。
郭明说,环卫人员所使用的扫把和铁锨等工具,由于没有存放点,只能随意沿街摆放或者下班后带回所在社区,极易造成环卫工具丢失,也给环卫作业带来一定不便。
据此,郭明代表建议,在部分道路合理设置环卫驿站,为环卫人员提供日常休息、工具暂存、充电等基本服务,方便环卫作业,从而提升环卫工作效率。
另外,环卫人员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的同时,也应着力提升环卫行业的整体形象。“建议加大环卫经费投入,完善从业人员待遇,充实更多低年龄段人员加入环卫队伍,使环卫群体年轻化,提高环卫作业水平。”郭明代表建议道。
环卫从业人员作为劳动者的付出可歌可泣,对他们的安全与保障也不容忽视。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同样能够体现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
邯报融媒体记者 武悦/文 邱勇慧/影
政协委员闫爱莲:
切实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是关系学生成长和家庭幸福的要事,更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政协委员闫爱莲建议,学校要深化课改优化教学,以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从严管理教材教辅,严格执行“一科一辅”;合理制定考试次数,命题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科学利用评价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闫爱莲委员建议,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出现在职教师违规校外补课和有偿家教行为;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人观念,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性差异和天性,以此来避免家长因盲目攀比,跟风课外报班现象。
闫爱莲说,“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将会认真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做好‘课后服务’‘午餐供应’等工作。同时,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深入调研、写好提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反映给市委市政府,积极建言献策,为把邯郸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邯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荣志晴/文 陈苏冬/影
政协委员张亚甫:
建设良好人才生态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优质人才在邯郸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
政协委员张亚甫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人才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型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他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依然存在域内人才总量不足、引进人才缺乏政策优势和吸引力、人才储备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我市人才队伍结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张亚甫建议实施人才专项引育计划,并推进引才用才机制改革,优化人才服务,在我市建设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张亚甫认为,应该从落实人才引进后续保障工作、建立积极有效的毕业生招录政策、加强人才开发预测研究等方面完善我市的人才引进机制。特别是对专精领域人才,可以给予更多的利好政策,帮助青年人才度过“科研黄金期”。同时,还可以定期邀请院士、专家、优秀企业家前来交流指导,激发我市青年英才的灵感,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邯报融媒体记者 黄津/文 陈苏冬/影
人大代表张军:
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
政府工作报告深刻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人大代表、邯郸市供销社主任张军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邯郸乡村振兴的要求,就市供销社落实举措和工作方向做了总结与展望。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市供销社创新流通服务,打造“数字供销”。张军代表说,我们是农民菜园子和城镇居民菜篮子的“纽带”和“桥梁”,帮助农民将他们高品质的农产品销出去,也让城镇居民能够享受到绿色、有机的优质农产品。
“供销社坚持线上品牌引领、线下产销对接,开展农副土特产品进社区、进机关、进院校、进企业、进超市‘五进工程’,积极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便民、利民、惠民。今年以来,市供销社打造的邯郸农特产品展示厅和为民日用品服务中心,架起了两座‘桥梁’,筛选、直采200多种优质农特产品,深受城市居民和农民生产合作社的欢迎,预计到春节前销售额将突破百万元。”张军代表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市供销社还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推出了“专管咸事儿”食盐类品牌,满足不同人群健康用盐的需求,让人们吃上优质盐、高端盐、放心盐。
市供销社正在积极推进院企合作,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团队,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和资本运作等方面加快提升,为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供销力量。
邯报融媒体记者 武悦 文/影
政协委员贾丽辉:
“救命”机器值得重视
“自动体外电除颤(AED)是一种便携式的急救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在公共场所配置AED设备,对于提高心脏骤停急救的救治成功率效果显著。”市政协委员贾丽辉认为,在公共场所合理配备AED是完善公共急救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迫切需要。
贾丽辉建议,增加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数量和密度,尤其是如火车站、汽车站、大型商场、健身运动场(馆)和人员密集区域。公共场所责任单位也应积极购置AED,可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捐赠和免费投放。另外,需将AED放置在便于取用区域,并设有醒目提示标志和简易操作指南。
贾丽辉表示,配置AED的同时,也应及时加大使用培训力度。AED虽属三类医疗器械范畴,但同时也明确,经过培训的非医疗人员可以使用。应保证公共场所开放、营业期间,有经过相关急救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岗,以最大化发挥AED急救设备的作用,减少公共场所人员意外死亡情况。政府可牵头推出AED急救APP,简单扫一扫,即可实时共享AED位置和志愿者的调配。同时,加大对普通民众使用AED的培训力度,做到人人可成为志愿者,人人可成为施救者。
邯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荣志晴/文 郝群英/影
人大代表崔建军:
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促进文旅发展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市人大代表崔建军亲眼见证了那些在角落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许多非遗技艺正在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爆品”。
“目前我市现有的非遗传承人,多为祖辈技艺的传承者,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乡土气息,不具备大众市场的开发能力。另外,因为生产制作成本过高,不具备规模化量产的能力,推广力就十分有限。”为此,崔建军代表建议,
“非遗文创品”要有专业队伍进行系统性开发。政府有关部门要成立汇聚工艺美术、市场开发、传统文化研读人才的专业机构,对有潜力的本地传统手工艺品进行规模性开发,变零散的作坊式为规范的工厂化。
同时,还应建立专业团队,指导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技艺从业者,结合自己的家族手艺,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和本土文化信息,让文旅市场增添更多的本域文化衍生品,以此带动旅游产业的壮大。
“另外,美食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通过‘舌尖’带动‘脚尖’,驱动我市旅游业发展,也是很不错的方式。”在他看来,商务、文旅部门应就邯郸地方特色餐饮申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积极开展工作,以此起到宣传本土文化、传承本帮技艺、保护地方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做强文旅经济的多赢效果。
邯报融媒体记者 薛雅兰 文/影
推荐阅读
-
2022-01-25
-
2022-01-25
-
2022-01-24
-
2022-01-24
-
2022-01-23
-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