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流韵秀新姿——丛台区开展输元河辖区段黑臭水体治理见闻

碧水流韵秀新姿——丛台区开展输元河辖区段黑臭水体治理见闻
2021-05-28 10:22 邯郸新闻网 编辑:张梦非

初夏时节的输元河畔,草木葱茏,碧水清流,焕发出迷人容颜。

日前,记者来到输元河丛台区段,探访该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一路走来,但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一幅水生态画卷迤逦铺展。

2018年,我市成为全国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滏阳河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节点。丛台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滏阳河支流输元河辖区段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生态工程,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生态水系,努力将输元河打造成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打造成人与水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

水清岸绿、营造景观

顺北湖彩虹桥而下,沿着输元河边甬道西行,只见河面宽阔清澈,野鸭成群游弋,两岸绿草青青,竹林片片,走廊、栈桥、亲水平台高低错落,两侧乔、灌、花、草相结合,彩叶树种、绿叶树种相结合,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相结合,形成河道两侧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立体绿化景观。

水清岸绿、鱼翔水底的生态美景徐徐拉开。

5月17日,记者遇到十里铺村民李女士正带着孩子在此游玩。她说:“输元河变化太大了,河宽了、水清了,有了便道和路灯,河边红花绿草的,我每天带孩子来玩,大家都说这是我们的后花园!”

输元河在清理黑臭、改善水质的要求上主要打造以一轴、两带、四节点的生态湿地公园方案,每一节点都大量运用去除黑臭、净化水质的手法塑造出生态完美、风景宜人的自然风景与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的广场、节点等人造景观,通过不同的组合搭配形成不同特色景观分区。

一轴指的是输元河示范段,两带指的是两岸道路,四节点是百渚激流、河岛听涛、河畔观风、芦塘河畔。该区以净化水体质量、塑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为目的,采取植草沟、生态护岸、透水砖等形式,对原有硬化河岸进行改造,通过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强化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保持河道的蜿蜒度,丰富河槽、河滩地的形态,提高生态性、观赏性。部分河道采用“河槽-滩地-堤岸-植被缓冲带”复式断面,河道纵断面形成深潭-浅滩,深浅变化的多种形态。该区栽植浮水-挺水-沉水多样化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动植物生境。

绿色发展、生态修复

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源于丛台区的精心治理打造。

输元河为滏阳河支流,位于我市西北部,发源于丛台区姜窑,是一条季节性河道,具有行洪、农业灌溉等多种功能。输元河流经丛台区和复兴区,其中输元河丛台区段总长18.4千米,流经28个村庄。

输元河旱季水量较小,河段流量偏小、水量不足,生态、景观、自净功能不足,水体、底泥黑臭,水环境不容乐观。

近年来,丛台区启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从源头减排(海绵小区改造建设)、控源截污(农村地区污水管网建设)、内源治理、生态修复(输元河河道清淤及示范段湿地建设)四大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该区通过以增加人工生态链,通过浮岛、水生植物、水生动物,达到自然生态净化水体;在河堤周围建设阶梯走廊、亲水栈道、亲水广场等节点配合湿地循环系统,在修复生态改善环境的同时丰富市民多种多样室外活动,使已经被污染的河流、湖泊等水体通过治理去除其气味,改善其色度,去除有害物质,使其水质清澈无异味,达到相关标准,实现长治久清。

丛台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时,考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求与排水设施能力建设,在改造过程中首先对管道进行疏通或更换,对下水管道实现雨污水分离,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丛台区切实增加透水砖使用面积和绿植种植面积,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丛台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该区总投资17163万元,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总长292718米;建设污水检查井及沉泥井26309座,新建23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及9套污水中转泵站。

输元河河道清淤(薛庄村至彩虹桥段)工程分两段,分别为从沁河汇入口至丛台区复兴区交界、复兴区丛台区交界至彩虹桥段,主要包括河道清淤和土方开挖,并对污染底泥进行处理,清淤段总长度5.75公里,总工程量约44.9万立方米。

输元河段从107铁路桥至中华大街段全长1.6公里,是规划面积约457.2亩的精品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湿地景观、绿化工程、硬化铺装、景观小品等。

清理垃圾、消除污染

输元河十里铺辖区是输元河整治的重点节点。该区域西至107国道,东至中华大街彩虹桥。输元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始后,苏曹乡理清裸土和建筑垃圾约15万立方米,清理私自养鸡、养鸭和养羊点5处,清除开垦河道荒地80余亩。

黄粱梦镇安排各村按照河长制扎实开展日常巡查,狠抓河道整治及清淤工程,并在全域安排部署各村对河道内的漂浮物及岸边的垃圾进行打捞、清理,有效清淤除污,提升水域及周边环境。在丛中段,涉及河道清淤及加宽进地约200余亩,村内加大与涉及村民沟通力度,同时讲政策、强宣传,营造氛围,引导村民自觉做好河道环境维护,杜绝河内及沿岸倾倒垃圾现象,努力达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内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目标,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现在水域内水质良好。

近年来,丛台区加大水域岸线的管理和保护力度,结合河长制落实水域管理和保护制度,发现临时污染源及时清理、消除污染;加大水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惩处水环境污染问题;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促进市民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

丛台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丛台区将巩固好治理成果,加强对整治完成水体的运营维护,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长制久清”。

湖河相依、水系相绕

近年来,丛台区充分挖掘穿城而过的滏阳河、沁河、输元河及北湖等水体的自然优势,先后投资2.8亿元全力打造黑臭水体治理亮点工程,形成“湖河相依、水系相绕、湿地相衬、绿脉相承”的城市园林特色景观。

目前,滏阳河丛台区段治理已完成清表土方23.1万立方米,土方开挖倒运32.9万立方米,土方回填碾压30.4万立方米,基层碾压21.1万平方米;完成绿化及整理地形面积29.2万余平方米;输元河河道清淤与北湖湿地建设已经完工,输元河湿地建设也进入了最后的收尾冲刺阶段,不久将对外开放。

丛台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实施,对生态建设、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河底清淤提高了河道过水能力,完善了城市的防洪体系,改善了水质,美化了生态环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自然效果,形成“湖河相依、水系相绕、湿地相衬、绿脉相承”的城市园林特色景观,让周边市民享受到政府民生工程带来的建设成果,拓宽了居民的休闲场所,为构建“品质城区,幸福丛台”增添了幸福指数。 

邯报融媒体记者 孟令卫 通讯员 宋会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