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各项民生事业飞速进步,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邯郸各项民生事业飞速进步,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2019-09-10 10:28 邯郸新闻网 编辑:韩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各项民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市各项民生事业更是取得飞速进步,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逐年增加。

全面小康看民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富裕、再到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我市主城区解放初期人口不足3万,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人口390.4万、面积2661.8平方公里的大格局,形成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机场通航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城市综合体、商业步行街、植物园、火车站、客运站、城市立交桥、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投用。

拿邯郸公交发展来说,已由1963年成立时的1条营运线路、2辆运营汽车、11名职工发展到现在的运营线路92条、营运车辆2132辆、职工5895人,2018年客运量1.3亿人次。现在拥有纯电动公交车1248部,成为全国首家主城区公交车100%纯电动化、空调化的城市。让利于民、回馈社会。2018年至今,市交运部门积极与银联“云闪付”、京东金融等公司合作,实施开展“一分钱”乘公交、“一小时免费换乘”活动;让利450万元发行“郸行次卡”,低至4折,让市民在便捷出行的同时享受公交带来的实惠。

拿城区环境来说,现在的邯郸,四湖叠映,五河绕城,宜居宜游。说到公园、小游园建设,市民张先生喜上眉梢。他说,改革开放前,丛台公园是邯郸唯一的公园,现在出门处处都有公园,沁河公园、赵苑公园、滏阳公园、南湖公园、赵王城遗址公园、紫山公园等,个个风景怡人,更不要说200多个星罗棋布的小游园了。这些小游园不仅增加了城市绿量,提高了城市品位,还为市民提供了就近休息、交流、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拿治安环境来说,我市建立了警网、天网、民网“三网合一”立体化巡防体系。主城区公安联网的摄像头由2013年的1300个发展到现在的3.2万个。全市刑事发案量从2012年的5.5万件下降到2017年的1.5万件,去年又下降10.4%,降幅连续位居全省先进。2017年我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出行的便捷、环境的优美、生活上的安全感让我市居民脸上露出越来越多幸福笑意。

一枝一叶感民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百姓送上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礼包”。

今年6月29日,市“双创双服”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行文下发《邯郸市关于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文件,7月1日正式实施。截至8月7日,共发行公交“敬老卡”111696张。下一步,市交运局将继续做好后续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这一便民优惠政策。这是我市确定的今年10件民生实事之一。

加快解决西部山区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是市委、市政府最关心的民生工作之一。西部山区的磁县、涉县和武安地处太行山贫水带。曾因受地理位置、地下水条件和工程难以实施等因素影响,西部山区115个村、9.5万人口饮水困难。市委八届六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对西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按照分工强力推进。2015年10月底,我市西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标如期完成,这里群众靠天吃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公益直饮水项目惠及主城区居民。2016年“五一”前夕,市民惊喜地发现,在龙湖公园、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等处,公益直饮水机正式“上岗”,我市也因此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公共场所免费直饮水的城市。目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市民泉”的50台公益直饮水机全部免费向市民提供清洁、甘甜的直饮水。“市民泉”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配置,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方便了百姓生活,使大家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2015年9月,我市在主城区首批投放3000辆公共自行车,实现自行车网点与公交站点衔接,缓解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2016年7月又投用3000辆自行车,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一辆辆公共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落地落实,让邯郸居民切实感受到日渐提高的获得感。

改革创新惠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办好民生实事,近年来我市共推出200多个创制性改革事项,其中,健康小屋、钢铁去产能交易平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借道左转、公章清理、精准防贫、微信矩阵等做法在全国推广;弹性离校、容缺预受理、医养结合试点、中小学营养午餐工程等,解决了群众在交通、教育、卫生、扶贫、养老等领域的一大批难题,让群众直接真正受益。

2017年,我市率先在全国探索精准防贫机制,在魏县和馆陶县进行精准防贫试点。之后总结完善试点县经验,出台全市精准防贫统一政策,在全市所有县(市、区)推开精准防贫工作,重点针对处于贫困边缘的非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和非持续稳定脱贫户两类人群。2018年共救助1538户、1515万元,把近4000人拦在贫困线外,有18个县(市、区)返贫人口均为零。

市委、市政府还把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列入改善民生要事,实施“畅通邯郸”工程,2014年初,在国内首创“借道左转法”,引来全国各地的取经者。据统计,在高峰时段使用“借道左转法”,借用两条左转待行车道,单方向每小时最多能通过机动车414辆,路口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广大司机朋友都说,路不堵了,心里也敞亮多了。

“弹性离校”实施,学生家长都安心。从2014年9月1日开始,我市主城区和县城小学全面实行“弹性离校制度”。实行小学生“弹性离校”暨作息时间调整是基于为方便家长接送学生、保证小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而采取的一项惠民措施。“弹性离校”坚持学生自愿、公益、科学管理原则,对统一离校确有困难的学生推迟离校时间,冬季下午离校时间由16:40延后到17:30,夏季下午离校时间由17:10延后到18:00。学校组织开展以自习、做作业为主的课后托管活动。

其他民生改革事项,如老旧小区引进物业管理、实行全市医疗“一卡通”、推进全市政务服务热线“一号通”、建设“清静社区”、推行“节假日+工作日中午预约服务”等,都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成果。

稳定就业保民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我市最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8万人。2018年,新增城镇就业1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8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对就业创业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就业工作,各项指标超额完成,以就业之稳保障民生。

市人社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十八大以来,全市年城镇新增就业均在10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均按时序完成了年度任务,有力保障了各类群体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4%,保持较低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鼓励帮扶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13个,涵盖了创业带动就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稳定就业、“双创基地”、重点群体就业、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等方面;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市人社局及相关部门出台落实文件30余个,提高了政策可操作性,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争取上级补助就业资金20多亿元,通过支出资金惠及超过36万人(次)。通过资金的支持促进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兜底保障,形成资金保障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局面。

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我市坚持市场运作,按照“政府支持、政策扶持、市场运营”思路,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建设发展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并持续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全市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共41家,孵化总面积9.97万平方米,在孵实体2025户,在孵创业实体经营总收入3.17亿元,吸纳带动就业7634人。通过搭建平台、示范引导、深化拓展,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显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众多民生实事的不断落实,全市改革发展成果将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全媒体记者 佟荣满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