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进之笔写好转型文章——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邯郸实践”

以奋进之笔写好转型文章——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邯郸实践”
2019-08-13 09:36 邯郸新闻网 编辑:韩璞

连续8年,每年开展两轮重点项目“三集中”活动,有效促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环保产业优先发展,绿色省市重点项目达140余个,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争列省重点项目57项,项目总数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加快去产能步伐,纵横钢铁和武安东山等4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到61.7%,为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新的发展空间;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从洽谈到产品下线用时200天,创造央企入驻“邯郸速度”;“马大姐”等一批“京”字牌食品企业落户,引入的上海阿图国际贸易高分子新材料出口印度、欧美等国家,大元重科机器人产品将实现“邯郸制造”;项目建设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各县(市、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热潮之中……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通过“三集中”在全市掀起一轮又一轮建设高潮。一座又一座高大气派、宽敞明亮、现代感十足的宏大厂房拔地而起;一批又一批亿元级大项目、高科技含量项目、高附加值项目、绿色环保项目等纷纷签约、落地、达产、见效。这些项目的高效落成投产,使产业转型在项目建设中实现完美“蝶变”,为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增添了巨大动力。

项目建设“三多一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深入人心,成为我市各级干部群众的重要发展理念。

今年年初,2019年春季项目建设“三集中”活动如期举行,再次在全市吹响项目建设号角,掀起项目建设高潮。活动中,市四大班子领导分赴所在联系县(市、区)和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参加项目开工,一线督导工作、一线解决问题。

据了解,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共有160个,主要呈现出新兴产业项目多、集聚产业项目多、域外产业项目多、预期产值效益好的“三多一好”特点。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为我市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高效带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兴产业项目多。160个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102个,总投资592亿元,项目数量与投资分别占总数的64%、70%。总投资10亿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美菜网项目,是领域内最先进的智能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真正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从地头直达终端消费者。该项目将建成中原区域唯一的运营总部。总投资12.4亿元的河北鼎润智能数控加工中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智能数控机床设计、生产、加工、组装全产业链生产。

集聚产业项目多。充分发挥工业区产业集群优势,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产业链招商,逐渐形成了集群发展、抱团发展等特色优势。邱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引进“马大姐”等一批“京”字牌食品企业。这些产业紧密结合食品产业固链、延链、补链,形成对接京津食品产业“名企+名牌”的“葡萄串”效应。截至目前,16个食品项目入驻,6个项目投产达效。春季集中开工活动中,又有总投资15亿元的中科生物、东莞味盟、中威亿利、桃之味酒业、天津中祥伟业等5个食品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提供就业岗位近8000个。

域外产业项目多。160个项目中,域外项目70个,总投资355亿元,项目数量与投资分别占总数的44%、42%。内生项目转型升级,外引项目高质增效。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阿图国际贸易高分子水性色浆新材料项目,年产各类水性色浆5000吨,广泛用于数码印花、3D打印水性墨等领域,产品出口印度、欧美等国家。总投资3.5亿元的天津华微科技MIM金属注射成型粉末生产项目,年产精密光学通信零件和其他精密五金制品1亿件,MIM原料5000吨,PM配方原料3000吨。

预期产值效益好。160个项目总投资8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7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产值973亿元,利润129亿元,可实现税收4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7.1万个。总投资6.5亿元的青岛保税港区绿辰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北方交易配送枢纽中心项目,以鸡泽县青岛保税港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200公里范围进口商品业务,年产值可达10亿元,带动就业1600余人。总投资20亿元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轻重轨生产线项目,预计年产工矿轨道钢140万吨,占全国市场的80%。年产值可达55亿元,利税7.6亿元,带动就业岗位800个。

省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千亿,年计划投资上百亿

为确保把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拿出只争朝夕干事热情,争先恐后投入到项目建设工作中来。

通过持续不继努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在原有良好发展基础上,呈现出齐头并进态势,各县(市、区)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均有较大突破:争列省重点项目57项,项目数量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安排市重点项目300个,总投资42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0亿元等。

省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407亿元,年计划投资20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1个,前期项目16个。1至3月份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2亿元,占年计划的36.7%。

经开区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峰峰矿区鑫宝新材料二期等11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100%。武安市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临漳县昊瑞农机制造等续建和保投产项目进展顺利,经开区通瑞纳米半导体、广平县中威新能源汽车等12个前期项目完成备案手续。

安排的300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42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200个项目包括开工项目100个、续建项目50个、竣工项目50个,另外预备项目有30个,前期项目有70个。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00亿元,1至3月份完成投资246.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0.8%。

100项新开工项目中,成安县华冶科工集团绿色装配制造项目、峰峰矿区中擎创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项目、永年区国智意大利高端机械设备生产制造项目等8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6%;50项续建及50项竣工项目中,肥乡区第七一八研究所特种气体生产项目、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光耗材产业园项目、永年区金力高性能锂电池镉膜项目等项目进展顺利;30项预备项目中,魏县河北中瑞汽车邯郸专用车生产项目、武安市京武环保钙系列产品项目、临漳县康舸鑫钒氮合金等10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70个前期项目中,复兴区唯品会中部城市群运营中心、邯山区北京金地三福食品机械制造产业园等35个项目完成备案手续。

实现绿色转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建设新时代富强邯郸、美丽邯郸是我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此,市委市政府在项目建设工作中牢记民生优先、牢记绿色发展优先,坚持走产业转型升级道路。

连续多年,我市把环保条件作为“三集中”活动项目引进的硬杠杠,把科技创新作为项目落地的通行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不懈努力,全市建设项目变得越来越绿色、越来越清洁、越来越环保、越来越科学。

2017年,在省、市重点项目中,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总数的75.8%和62%。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速超过30%,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余家,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邯郸分院挂牌成立。总投资40亿元的中船重工七一八所特种气体项目竣工试运行,可年产高纯三氟化氮气体、六氟化钨气体等新材料2.5万吨。总投资10.5亿元的中建材君恒药玻项目6月份点火生产,年产中性硼硅玻璃2万吨,成为国际上第五个掌握5.0医药玻璃生产技术的企业,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总投资22亿元的金力高性能锂电池隔膜项目11月份投产,年产高性能锂电池和覆膜7亿平方米。同时,把去产能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邯郸纵横和武安东山、广耀、运丰4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

2018年,我市在如期举办“三集中”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去产能集中关停行动,共涉及7个县(市、区)的10家企业,压减炼铁产能151万吨,炼钢产能34.6万吨,煤炭产能115万吨,焦炭产能180万吨,火电产能26.8万千瓦时,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在完成纵横钢铁、裕泰煤化工整体退出基础上,对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涉气企业实施清单式分类管理,关停搬迁15家。

通过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全市钢铁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5家减少到17家,退出煤矿13处,累计压减炼铁产能1783万吨、炼钢产能1393万吨、煤炭产能578万吨、焦炭产能670万吨。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由2012年的72.9%下降到61.7%。

产业结构要转型,大气环境要改善,一方面要靠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需通过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形成后续支撑。

为此,举办旅发大会带动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成为我市引进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转型的一项新举措。

2017年6月3日,以“宜游邯郸壮美涉县”为主题,旨在充分展示邯郸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助力邯郸经济新发展,第一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旅游推介会在涉县举行。

以此为开端,从太行老区到滏水之源,再到广府古城,从2017年6月到2018年9月,我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举办了三届恢宏大气的“旅发大会”。连续举办旅发大会,旨在在“三集中”活动的带动下,构建全域旅游大框架,实现重点项目建设绿色转型,引进更多的旅游项目,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推动我市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尽快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我市而言,目前要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引进大项目、建设绿色项目、发展高科技含量项目,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帮助引导产业走向价值链中高端。围绕这一发展理念,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措施得力,营造出的优良营商环境,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建设的根基。

坚持“三集中”推进。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我市连续8年每年开展两轮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集中观摩活动,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开工2152个、签约888个、观摩1156个。项目建设“三集中”活动,把集中开工作为项目攻坚的“冲锋号”、把集中签约作为项目引进的“助推器”、把集中观摩拉练作为项目成效的“试金石”,坚持一支队伍、一条路线、一个标准,按照亩均效益指标署名评分、全市通报。

坚持领导包联直抓。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包联57个省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干部包联帮扶300个市重点项目,市直有关单位组建21个服务工作组,建立全覆盖包联帮扶体系。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式服务,按职责逐项逐级解决。各级各部门3日内拿出答复意见,实现自下而上递进协调,直至问题解决。打造亲商爱商营商环境,实现“一局一章管审批、一个大厅办成事”,各市、县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局。开展单位公章清理行动,市县乡三级32403枚公章,取消17160枚,比例达到53%。

坚持精准精细服务。开展“周周看、月月调”活动,将全市18个县(市、区)和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分成四个片区,市重点办每周督导一个片区。把“黄”“红”项目作为重点,提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半年对市级领导分包项目和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度、“过堂”推进。提请市政府主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省市重点项目推进会,现场研究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

坚持差别化要素保障。在环保方面,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在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全覆盖”要求的前提下,保障重点项目建筑材料供应和正常建设。在土地方面,按照“保重点、保开工、保当期”的原则,优先安排省重点项目用地,统筹保障市重点项目用地,确保70%的土地指标用于省市重点项目。在资金方面,积极对接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市级经济建设类专项资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省市重点项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