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

怀念我的父亲
2019-07-26 16:34 邯郸新闻网 编辑:李天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建行71周年,中国人民银行从建行到发展、壮大,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代代央行人为之奋斗,峥嵘了青春年华。我父亲何玉英也是其中的一位。

我父亲何玉英,原名何同仁,1927年出生于广平县城关镇南贺庄村一个中农家庭。据父亲所留存的资料记载,家里土地最多时有40多亩,房18间,水车、大车各一辆。父亲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劳动,靠纺织卖布贴补家用。1936年起在北贺庄村、南贺庄村、单庄村上小学,当时爷爷鼓励我父亲说:“咱家前几辈连一个字都不识,看文书就得找别人(你要好好读书,继续上学)。”

1945年冬季,我父亲考入大名台臣中学,解放肥乡县城时,父亲和其他进步学生徒步来到肥乡县城东南的屯庄村,照顾八路军伤病员。1946年国民党第二次侵占大名前夕,大名台臣中学迁到大名北部及馆陶、广平东北张洞村,又转移到肥乡县南西落堡、路庄几个月,敌人走后1947年又回到大名,行程200多公里。我父亲在大名台臣中学上学时任总务处事务员,后任机关生产铁工厂会计,选为模范,奖给奖状一张。1948年他由大名调到老三专署银行(冀南银行三分行,位于现在的邯郸市肥乡区肥乡镇辛庄村)办事处当会计练习生。1948年秋老三专署从肥乡往邯郸搬家时,他留在人行肥乡县支行。1949年8月人行肥乡县支行召开全体干部会议,我父亲被选为工作模范,奖笔记本一个,书三本,奖状一张。1951年提任人行肥乡县支行会计股长。

有一次回到广平老家时,奶奶告诉父亲:“你这会儿管钱,别花人家的,花了人家的钱,可了不的!你啥时候需要花钱了,(给家里)来信,我给你寄。”父亲记着奶奶的教诲,公私分明,不贪不沾,两袖清风,埋头苦干,1952年又提任人行肥乡县支行经理秘书。父亲勇挑重担的精神,在1953年3月调至县纪委工作期间表现的更为突出。在县纪委担任纪委书记期间,他主动请缨到肥乡白落堡公社搞粮食“爬坡”工作。父亲工作拼命,奋战七天七夜,终于完成了任务,累的大口吐血,病倒在纪委工作岗位上。

父亲也是一个“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人。后来,分别到肥乡中学、曲周党校、广平中学、肥乡党校任职,又到磁县搞“四清”,赴海河、河间、献县、鸡泽等地任团长。据《肥乡千年》中《肥乡县根治海河实录》篇记载:“当时工地条件比较艰苦,民工吃住在工棚,劳动强度非常大,困难也很多。参加根治海河的民工情绪高涨,村与村、公社与公社、县与县之间都摽着劲儿的竞赛,尤其是肥乡与广平两个县,只要工段挨到一块,就有一场看不见刀枪的“拼杀”。

在施工中,各位领导也亲自上场参战,同民工同吃同劳动。在工作中,这些领导也都各有各的招,当时在民工中流传着几句话很能说明问题:“赵宝珍喇叭吹(用喇叭宣传政策,鼓舞士气),武文轩现场会(用典型带动工作),何玉英好请罪(看到工程进度慢,自我批评检查)。”超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的劳动工具,艰苦的施工条件,领导者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民工们远离家乡,不计名利;工地上更是干的高兴,赛的开心,人们用最大激情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充分体现“海河人”人定胜天的革命气概,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的父亲表现的总是倔强。

他又主动申请到肥乡最落后的崔庄公社担任公社书记,他团结带领班子成员和社员经过三年的拼命工作,崔庄公社成为了肥乡县的红旗公社。父亲再次累倒了。听母亲讲,县委书记在全县大会上表扬父亲是公社书记里面“活着干,死了算”拼命工作的典范。听与父亲在崔庄公社共事的一位叔叔讲,夏季天下大雨,父亲打着雨伞,挨家挨户查看农户家房屋是否漏雨,发现谁家的房屋漏雨了,雨后及时修缮。

县委、县政府是父亲革命工作的最后两站。记得父亲让我帮助他写离休申请书时,嘱托我:“记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我父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三天,我们做儿女的在父亲病床旁边守护了三天,父亲昏迷了三天,父亲干工作太累了,父亲永远地睡去了。

秋雨连绵,甚是悲凉!直到现在,每到秋季,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伤感。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向永恒!父亲匆匆地走完了短短的58个春秋!肥乡县委县政府在肥乡礼堂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会场上摆满了花圈,前来参加追悼的人络绎不绝。父亲生前远方好友的唁电从各地传来,寄托了真诚的哀思!父亲用热爱工作、敬业、公道正派、埋头苦干、团结同志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用人格的力量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为纪念中国人民银行建行71周年,谨以此文深切地怀念我的父亲,怀念为冀南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做出贡献的先辈们!父亲对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绩”的嘱托,将永远激励我勤奋工作!永远鼓舞我用手中的笔书写无愧于苍穹的人生篇章!

何春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