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DIY“空调”

父亲的DIY“空调”
2019-07-26 16:34 邯郸新闻网 编辑:李天一

盛夏时节,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躲在空调屋里,泡杯香茗,一卷在手,清凉度日。而我小时候,这样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新中国已走过70年历程,虽然幸福无处不在,然而今昔对比,却总能勾起我记忆的波澜。

上世纪80年代,普通人家应付酷暑的办法主要是扇扇子,好过点的吹吹电扇。空调更别提了,恐怕好些人听都没听过。那个年月,最流行的思想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几乎人人都是自制能手。孩子们自制玩具,大人们自制家居用品。我父亲就突发奇想,在家里自制了一个“空调”。它不用电,冷暖两用。

那年春天,我们家喜迁新居。分的新房位于三楼,已是顶层。它面积不大,只有40多平方米,按当时的叫法,这叫间半半。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我兴奋得彻夜未眠。送走暖暖的春天,迎来炎炎的夏日。我家的三楼小屋,把夏的气息尽情吸入,让家里热的像个蒸炉。

“这么热的家,添置个电扇吧!”前来暖房的亲朋无不建议着父母。父母总是笑而不答。

那年夏天格外的热,看着我一头的痱子,母亲对父亲不止一次地说:“要不给孩子买个电扇吧!”

“你看病要用钱,孩儿他奶奶又摔伤了腰,也不停地催要钱。太紧张了!再等等吧。”父亲一次次这样回答着。性格温顺的母亲很少反驳他。正因如此,他们失和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真是凤毛麟角。

然而,不明就理的我却总能添些乱子。一次,我在家里呆坐着,竟流起鼻血来。母亲把这归因于家里温度太高。她终于忍无可忍,与父亲就买电扇问题争吵起来。我刚想解释,是因为自己抠鼻孔不小心弄破的,但他们吵得很凶,怕殃及池鱼的我,选择了沉默。

母亲的暴风骤雨让父亲最终决定,从紧张的生活费中,拿出钱来买电扇。他带我逛了很多商店,我享受着那里的清凉,恨不得把所有电扇都带回家。父亲看了价格,不住得摇头。为了安慰失望的我,他带我去了冰糕厂。在冰糕厂零售部,我吃着雪糕,看着父亲和一个制冰工人聊了很久。临走,他用厚厚的草纸包了个大家伙驮回家。我以为是满满一包的雪糕,高兴坏了。

回家后,爸爸从厕所里拿出一个铁皮大澡盆,把它放在里面。在我期待的眼神中,父亲把它打开,结果是个大冰块。我和父亲围坐在雪白的大冰块前,凉爽驱走了一切烦恼和不快。闭上眼,仿佛置身冰雪王国。一下午,我就躺在冰块前,享受着满屋的清凉。我目测着这个正方体冰块,它足有我一抱那么宽。我舔了舔,感觉差点把舌头冻在上面。我真不知道,父亲哪来那么大劲,把它搬上三楼的。

好东西,一定要有个好名字。我从书上读到过,国外有种可以制冷气的东西,叫空调。我就给父亲自制的这个东西也起名叫“空调”。

我们家的“空调”上岗了,而父亲也多了一项新工作,那就是每日下午去冰工厂驮冰块。

到了冬天,铁皮澡盆又有了新功能。父亲从工厂垃圾站里捡回来很多的硬纸板。纸板上面刻满了凹凸不平的字。父亲把它们集中放到盆里,用火柴点燃,硬纸板瞬间燃起暖暖的火焰。我至今不懂得,那种特殊的硬纸板,到底是什么东西,它烧起来烟气很少。冬天,室内冷得狠了,父亲就点起那个硬纸板。我就在旁边拍着手笑。

后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电扇、吊扇,真正的空调,一件件添置进我们的新家。

那个铁皮澡盆,终于从兼职”空调”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回归到本职岗位。没几年,也光荣地进了垃圾站。

现代的人,读了我的所述,也许觉着我在讲故事。但这些事,我真真正正地经历过。今昔对比,生活条件真是有了翻天覆地之变。我的经历,只是70年来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坚信,老一辈人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打造的实干精神,必将鼓舞着一代人,在新的时代续写出新的篇章。

刘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