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曹野马村村民注意啦,今天上午,凡是季节性休耕的农户,请到后边村委会领取补贴啦!”听到村里大喇叭的广播,我心里浮想联翩,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起这些年种地收益的诸多变化。
交公粮的岁月
作为一个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对于交公粮的记忆还是很深的。
交公粮,又叫交农业税。顾名思义就是指农民将种地所收获的粮食,按标准无偿交给国家。一般是按照种地面积交公粮,每亩地五六十斤。
紧张的夏收夏种后,就该上交公粮了。那时候,尽管宣传工具比较单调落后,但氛围还是很浓厚的:张贴标语、大喇叭广播、开会传达、挨家挨户通知等等。条件好点儿的村,往往通过演电影来传达布置,明确告诉大家缴纳公粮的时间、地点、每个生产队的人均数量、标准等。
接到任务后,大多数人都积极行动起来。第二天上交公粮,往往是头一天傍晚就装好了车。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家就出发了。要说那里的场面可真够壮观的:车挨车、人挤人,一眼望去都是小推车、排子车,麻袋、草帽以及那满耳的叽叽喳喳声,纷纷议论着今年的收成、公粮和余粮等。
开磅时,粮站工作人员分成几个小组,有验收质量、划分等级的,有过磅称重量的,有专门负责开收据的,有负责倒粮食的,按照排队的顺序,按部就班收缴公粮。过磅后将粮食抬到指定的粮囤,然后回皮(即称皮重)、开票(收据)。回来后,将交粮票据交给包队干部,一切万事大吉,心里这块石头才算落地。
种地有补贴
2000年,国家提出了粮食直补政策,从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全面实施,种地有了补贴,也就是所谓的粮食直补。
粮食直补,全称是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国家财政按一定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那时候,村里为每户办理一个在农村信用社开办的涉农专用补贴存折,每年将补贴款项直接打到农户存折上,相当于活期存款,用时可随时支取,既快捷又方便。
特别是在2015年,开始推行“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政策,更是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加大了种地投入力度,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农民心里更是乐开了花,纷纷称赞政府的好政策,种地更有劲头了。
取消农业税土地休耕也能拿补贴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废止了《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我国实施2600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彻底终结,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种地不用再交公粮了!广大农民朋友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记得当时我们那里有一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共产党,真是强,种地不用交公粮!
要说这取消农业税,意义可真不一般。
促进了城乡税制的统一,让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到了广大农村;改变了农业、农村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建立了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保证了农民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共享我国现代化的成果。
进一步规范、完善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彻底消除向农民“搭车”收费的载体,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17年秋季开始,我们村的部分地块又开始推行了季节性休耕,而且休耕的地块按照面积还能享受一定金额的补贴。
季节性休耕就是将多年沿袭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不再种植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只种植一季玉米或杂粮及油料作物等抗旱作物,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的模式。为确保休耕农户收益不降低,国家对实施季节性休耕地块进行补助,每年每亩地补贴标准为500元。
季节性休耕即减少农业用水,减少化肥使用,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蓄水能力。
从种地交公粮,到种粮食拿补贴到农业税,再到今天土地休耕也拿补贴,农民各地的收益实现了“四级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些全是托了共产党的福,沾了改革开放的光呀!
曹恒泽
推荐阅读
-
2019-07-26
-
2019-07-26
-
2019-07-25
-
2019-07-25
-
2019-07-24
-
2019-07-24